近年來,靈璧縣積極盤活遠教資源,著重打造一批亮點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多元、黨群樂見的優質遠教學用陣地,精準聚焦黨員群眾多元需求,遠教陣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精準定位,把準黨員群眾需求。搭平臺促增收。依托遠教站點,實施“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學什么”的“菜單式”培訓方式,注重選擇實用性強、關注度高的新型特色種養業,滿足貧困戶“口味”,拓展增收途徑。抓帶動促增效。邀請“技術員”“土專家”“田秀才”為貧困戶傳授種植管理實用技術,建立貧困戶承包幫帶機制,提供農業信息服務和產銷一條龍渠道,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樹典型促轉化。開展體驗式教學,制播致富帶富遠教視頻,用身邊人身邊事引導黨員群眾改變陳舊觀念,加速農業科技向農村生產力轉化。強內育促長效。多層次培育社會管理、種植養殖、電子商務等“領頭雁”近千人,定向培訓、訂單培養新型職業農民4800余人次,實現常態化培訓交流。
精樹品牌,打造帶貧減貧典范。“遠教+支部引領”。無償將遠教功能“搬進大棚”,定期舉辦培訓會,推行遠教預告機制,將培訓時間、觀摩內容、專家簡介提前通過基地公告欄及QQ、微信群告知參學者,實現培訓內容自主選擇。如,在村支部帶領下,大廟鄉遠教學用示范基地幫助200余名群眾發展生態種植300余畝,吸納長期就業人員56名;帶動21戶貧困戶創業脫貧,5戶貧困戶就業脫貧,年均收入達2萬元以上。“遠教+實踐基地”。定期組織黨員干部群眾參加實踐,每個基地組建一個專業農業技術服務隊,對創業實踐給予全程指導,保障學用轉化成功率。“遠教+致富能人”。全面推行鄉村能人脫貧示范建設,引導黨員群眾破除陳舊觀念,找準自身發展定位。如,縣級遠教學用示范基地每年組織“雙技”培訓及各類研學活動20余場,培訓黨員干部及致富能手近1600人次,鄉村能人科學致富示范帶動效應明顯。“遠教+精準扶貧”。將符合就業條件的貧困戶吸納到基地就業,對于符合產業脫貧條件的貧困戶采取“基地+公司+能人”模式,鼓勵扶持他們發展小規模特色種植業。如,虞姬鄉遠教學用示范基地,每年帶動20名貧困戶就業脫貧,年增收12000-20000元;培養蔬菜種植大戶10余戶,帶動貧困戶就業或自主脫貧百余戶;為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實現了對村級經濟發展的良性、長效促進。
拓展思路,貼緊服務對象多元需求。圍繞“黨員群眾期待什么,遠教陣地就著重提供什么”的建設導向,堅持將遠教學用陣地與政治引領相結合,接續開展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一抓雙促”及掃黑除惡專場培訓330余場次;堅持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相結合,開展移風易俗主題活動24場,舉辦返鄉游子感恩父母儀式、集體婚禮和群眾文化聯歡活動210余場次;堅持與文化傳承普及相結合,開展舞龍舞獅、劃旱船、花桿舞、扇子舞等特色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及“鄉村春晚”匯演活動550余場,開展大型評優表彰活動360余場次;堅持與創新發展相結合,開展紀念建黨98周年、建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快閃”、重大節慶日微祝福活動,為基層多功能多形式開展遠教學用活動提供了更多選擇,吸引了更廣泛的受眾群體,實現了遠教“小陣地”中的“大作用”。
(作者為靈璧縣委常委、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