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慶市大觀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增收行動”,通過“育隊伍、興產業、促發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駛入發展“快車道”,為全面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保障。
強化隊伍建設為發展賦能。將村干部教育培訓納入區黨員干部教育培訓計劃,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定期舉辦鄉村振興主題培訓班、村兩委干部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和村干部輪訓共計8期,培訓1100余人次。圍繞“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題,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活動。實施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培育儲備三年行動,建立動態后備力量儲備庫。落實連續2年獲評“十佳村(社區)帶頭人”掛職鄉街領導班子創新做法。出臺農村干部考核細則,圍繞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等方面開展農村干部考核,將其作為績效報酬發放的重要依據,進一步調動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入實施鄉村優秀人才儲備工程,累計公開招聘34名學歷高、能力強的優秀人才納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重點培養。按照“鄉鎮黨(工)委推薦——區直部門聯合審查——區委組織部建議——區委常委會票決”評選流程將村集體經濟情況納入考核指標,評選 “十佳村、社區帶頭人”“十佳村、社區工作人員”并深化評選結果運用。
推動合作聯建為發展聚力。組織118個村企黨組織結對共建,互派黨建聯絡員,聯建項目37個。落實鄉村振興“蹲點領辦”機制,深入實施“萬企行萬村”行動,以紅領工作站聯系點為渠道協商閑置水面開發事宜,南埂村以閑置水面入股,促成湖濱公司與南埂村成立藍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黨建引領村企聯建”行動,在聯建黨組織帶領下,企業發揮資金、技術、市場、人才、管理等優勢,新村利用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與企業強強聯合、抱團發展。充分利用產業園閑置土地300畝,與安慶育農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合作,引進金絲菊種植項目,將逐步打造為集金絲菊育苗、種植與日常管理、采摘與貯存、烘干與包裝“四位一體”的種植與深加工“一條龍”產業化。由河港社區提供優質農業資源和場地,兩村共籌資金,成立安慶港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生產、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建立“村黨支部+企業”聯動模式,創新拓寬經營方式,搶跑直播電商新賽道,依托《鄉味大別山(程登山)》直播間,助力鎮江村與助農企業聯合打造“紅色助農直播間”,讓特色農產品搭上直播帶貨的“順風車”。
打造產業格局為發展提效。立足十里鋪鄉城郊型鄉鎮、海口鎮農業大鎮發展定位,謀劃打造“一村一園”“一村一品”。重點發展資產租賃模式,村集體利用各類資金建設標準化廠房、產業園區等固定資產,將村級集體資源資產通過招商引資等形式租賃給企業,按合同約定收取租賃費用,獲得村級集體收益。發展特色農業種養,形成了10萬余畝優質專用糧基地、2萬畝瓜菜種植基地、5000畝瓜蔞種植基地、3000萬羽番鴨育種基地、2萬畝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實現番鴨“養殖+屠宰加工+產品研發+品牌推廣+食品銷售”首個全產業鏈。支持鎮江羊肚菌、培文瓜蔞、巨網絲瓜絡、保嬰靈芝等特色種養基地連片發展。深挖農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皖河口”地理標志作為本土農產品的獨特標簽,擁有“省級絲瓜一村一品村”“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絲瓜”等榮譽稱號。深度盤活獨秀園紅色旅游資源,深挖蠟燭山等潛力資源,推進文旅休閑項目建設。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