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國市堅持從嚴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 從規范運行、內容創新、作用發揮等方面出實招、下實功,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根基,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切實把黨組織生活抓在經常、融入日常、落到實處。
抓規范運行“提標”,增強組織生活生命力。明確目標定方向。堅持問題導向,結合黨建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等工作,注重在細化標準、監督指導、示范帶動上精準發力,結合社區、農村、機關、老干、非公等黨支部工作實際,分類對各領域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組織生活主題、內容、方式、方法等提出明確要求。強化指導促落實。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制度,將帶頭示范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作為班子成員的一項“硬任務”,推行“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包片、班子成員包村”工作模式,班子成員指導所聯系村(社區)黨組織每月按要求提前謀劃會議議程、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每年至少到聯系黨支部講1次黨課。優化環節助提升。注重“三會一課”會前、會中、會后監管,會前明確主題、充分準備;會中規范召開、詳實記錄;會后及時整理、完善資料。做到“清單式”制作臺賬明細,“臺賬式”歸檔支部各項材料。發揮談心談話工作抓早抓小、防微杜漸的積極作用,采取黨員互談、支委成員與黨員談、支部書記與支委成員談等方式,及時與黨員干部溝通交流,了解思想動態,及時提醒教育。堅持把抓組織生活質量提升行動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和民主評議黨員中,作為考核獎懲、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明確組織生活質量不達標的黨支部書記在年度考核中一般不得評為優秀等次,對黨員參與組織生活情況進行賦分,對無故長期不參加組織生活的黨員予以組織處理,推動黨組織書記履職盡責、引導黨員擔當作為。
抓內容創新“提質”,增強組織生活吸引力。理論學習添活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修教材”、以輔導書籍為“輔修教材”、以音頻視頻為“自修教材”,使學習內容持續更新、直觀新穎。注重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黨員教育,統籌利用先鋒系列平臺、安徽黨員大課堂等網絡資源,為黨員碎片式學習提供便利。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12個,定期通過微信群發送學習內容和微黨課,引導流動黨員在工作之余常態化開展“指尖”學習和線上交流分享。紅色教育強黨性。始終把黨性修養作為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第一課”,厚植黨員教育紅色基因,組織參觀嘉興南湖、中共寧國特支紀念館、寧國黨史教育基地板橋教學點等紅色教育基地,激發黨員干部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沉浸體驗共參與。邀請老干部、老黨員、老戰士講述革命故事和自身經歷,聆聽紅色故事、感悟紅色文化、追尋紅色精神,不斷增強黨員的組織歸屬感和身份榮譽感。在認真落實好“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規定動作”之余,通過干部夜學、微黨課、讀書會、分享會等形式,讓黨員干部從之前的聆聽者轉化為“主講人”;通過參演紅色視頻等形式,讓黨員干部從之前的旁觀者轉變為“劇中人”;通過組織志愿服務、參與小區治理等方式,讓黨員成為“參與者”,推動組織生活從灌輸式向互動式、從封閉式向開放式、從單一式向多元式轉換,增強組織生活的吸引力。
抓作用發揮“提效”,增強組織生活引領力。聚焦重點工作抓推進。堅持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黨日主題就確定到哪里,把“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的組織生活與重點工作緊密融合,積極推行“主題黨日+志愿服務”模式,堅持把為民服務作為黨的組織生活“實踐課堂”,廣泛開展“立足崗位作貢獻”、“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組建黨員志愿隊、黨員突擊隊,引導黨員在項目建設、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服務群眾等任務中彰顯黨員擔當。圍繞經濟發展,持續開展“崗位練兵”“傳、幫、帶”活動,全市黨員干部下沉到重大項目、重點企業中,在產業發展、雙招雙引等一線錘煉;選派優秀機關干部、重點企業干部開展雙向掛職,打通工作“堵點”,破除阻礙政策落地、影響發展環境的“中梗阻”現象;大力推行在職黨員“雙報到”活動,積極引導在職黨員到網格黨支部報到,組織43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網格一線,以“黨員報到”為抓手推動精細服務,督促黨員主動亮身份、當先鋒,根據報到黨員志愿者的專業特長、個人意愿等,組建環境整治、群防群治、糾紛調解等特色志愿服務隊伍,實現服務精細化。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