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滁州市南譙區開展深化“八有八建”建設,圍繞開展陣地提檔升級、資源優化整合、服務提質增效三項行動,整合各類下沉資源服務居民,讓居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加便利、更加優質的服務。
服務陣地建在“家門口”。按照“八有八建”標準,因地制宜完善社區、小區、暖“新”驛站等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構建立體式服務矩陣。提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按照“5+X”空間規劃,建設為民辦事區、協商議事區、學習教育區、公共服務區、文化宣傳區5個基本功能區,并結合實際拓展未成年人活動區等X個功能區,全面推行“全科社工”服務模式,為居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實用、更貼心的服務??椕苄^黨群服務站,結合“皖美紅色物業”建設,通過鼓勵支持物業服務企業與社區黨組織聯建一批,用活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增設一批,盤活小區閑置用房、廢棄場所改擴建一批等“三個一批”方式,合理布局小區黨群服務站48個,實現群眾下樓就能找得到組織、看得見黨員。建強暖“新”服務陣地。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紅色驛站等載體,高標準設立“暖新驛站”22個,配備飲水機、微波爐、免費網絡、充電器等戶外勞動者關心愛護設施,提供日常關愛、訴求收集、權益維護等服務,構建暖“新”更貼心的戶外勞動群體綜合服務圈。
資源力量匯聚“家門口”。堅持把資源向基層集聚、力量向基層下沉,讓為民服務更有溫度。服務資源下沉一線,充分挖掘區直部門資源稟賦和職能優勢,梳理匯總服務資源形成資源項目和人員力量“兩個清單”,供各城市社區匹配“需求清單”,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截至目前,全區資源項目清單共涵蓋配套設施、政策宣傳、便民服務等32項內容,人員力量清單共涉及司法協理員、文化管理員、政法網格員等各類力量352人。在職黨員匯聚一線,扎實推進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工作,通過建立健全“報到登記—作用發揮—評價反饋”全鏈條工作機制,鼓勵報到黨員爭當樓棟黨小組長、黨員中心戶,參與群眾意見訴求收集、配合小區黨組織開展工作等,成為小區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區已接收4333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并從中推選樓棟黨小組長211人、黨員中心戶461戶。工作力量扎根一線,探索推行全科社工服務模式,實現其他社區工作者“解綁”走出窗口,常態化深入網格、融入居民,收集社情民意、處理問題、開展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切實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今年以來,社區工作者通過“香樟樹下”“板凳議事會”等載體,進網格開展上門服務、糾紛調解、小區配套設施改造等服務1700余次,惠及居民2.85萬余戶。
優質服務送到“家門口”。堅持以居民需求為實際工作導向,創新服務模式,全面構筑為民、便民、惠民新格局。做優“訂單”服務,結合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聚焦群眾需求,圍繞志愿服務類、協商議事類、困難救助類精準設計服務項目,定期通過小區在職黨員微信群等方式向報到黨員發布,引導在職黨員依據個人實際、自身特長、崗位優勢積極認領,通過群眾點單、黨組織派單、黨員接單模式,推動報到黨員訂單式服務群眾。做細延時服務,為破解“上班族”上下班時間和社區工作時間重疊,“上班時間沒空辦事,下班時間沒處辦事”等難題,探索開展延時錯時便民服務,采取社區工作者彈性工作制,通過合理安排社區工作者調休的方式,在常規工作日服務時間基礎上開啟延時、錯時服務模式,真正實現基層服務辦事時間無“斷檔”、辦理事項無“空檔”、優質服務無“阻擋”。做實綜合服務,鼓勵各街道社區、小區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打造多元化活動載體,廣泛開展紅色領航、宣傳宣講、移風易俗、平安建設、文明實踐等系列活動。每月月初,區級根據社區、小區月度活動計劃,擇優選取一批高質量的社區、小區活動項目,統一發布預告,積極引導居民踴躍參與,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