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市潘集區積極順應新時代黨員教育工作新形勢新要求,聚焦“微課堂”“微平臺”“微實踐”,用好用活培訓資源、教學平臺、學用活動,推動黨員教育落地見效。
打造“微黨課”,讓黨員教育“活起來”。將“微黨課”打造成黨員教育“必修課”,讓黨員在“一聽一講”中有收獲。聚焦“講什么”,以“小切口”見“大主題”,讓黨課“合口味”。堅持問需基層,圍繞授課內容、開展形式、效果反饋、意見建議等方面,積極開展走訪調研、座談交流、溝通對接,切實把握好基層實際學用需求,精準推出“個性化”微黨課36部。聚焦“誰來講”,變“獨角戲”為“大合唱”,讓黨課“講到位”。從市、區選拔50余名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黨校教授、專家學者、勞模工匠、業務能手等組成區級黨員教育師資庫,采取“主動送課”“按需邀課”等形式,赴基層開展理論、政策、技術宣講30余場次,受教育黨員達4000余人次。聚焦“怎么講”,搭“小平臺”成“大矩陣”,讓黨課“見實效”。依托本地紅色資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中心、“雙強六好”非公企業、遠教示范基地等陣地,走進紅色基地、樓宇園區、工廠車間、鎮村庭院、田間地頭等,開展沉浸式、體驗式、分享式教學86場次,參與黨員干部3000余人次。
搭建“微平臺”,讓黨員教育“鮮起來”。將“微平臺”打造成黨員教育“加油站”,讓黨員在“一站一點”中有收獲。統籌各類微場所,將全區17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18個家庭農場、29個“快遞驛站”、69個“工會驛站”,納入黨員教育“微站點”,統一標識標牌,讓黨員就近就便參加組織生活。推動站點規范化建設,配備桌椅、多媒體設備,設置紅色圖書角、談心談話室、多功能活動室等區域,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務中心。編制站點工作手冊,明確管護責任人,建立“一點一冊”管理臺賬,確保場所管護有制度,使用有規章。用好“潘集先鋒”微信公眾號平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等作為公眾號的必推內容,開設“黨紀學習教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等特色學習專欄,每日實時推送黨建動態信息,集中宣傳報道基層黨組織經驗做法及黨員干部先進事跡。推行“政治生日”制度,以重溫一次入黨誓詞、贈送一份“生日禮物”、分享一次入黨初心、許下一個美好愿望、辦理一件實事好事等為契機,切實強化黨員身份認同感,真正把外在儀式轉化為黨性修養的自覺提升。
做好“微實踐”,讓黨員教育“實起來”。將“微實踐”打造成黨員教育“訓練場”,讓黨員在“一行一事”中有收獲。圍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積極探索“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服務機制,按照“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領單”的三單閉環模式,整合駐村工作隊、村(社區)干部等力量,成立志愿服務隊172支,聚焦政策宣傳、電信詐騙、信訪維穩、環境整治等群眾身邊小事,利用主題黨日、定期走訪、微心愿服務等活動,積極開展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行動,并將開展成效作為積分制管理、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激勵黨員擔當作為、發揮作用。今年以來,已組織全區900余名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志愿服務,累計為群眾解決矛盾化解、路燈修繕、垃圾清運、疏通管道等實際問題300余個,將服務和溫暖直達群眾身邊。基層黨組織在項目建設、文明創建、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設置黨員先鋒崗200余個、黨員示范窗口78個,創建黨員責任區63個,引導全區黨員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