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裕安區堅持把盤活用好本土紅色資源作為抓好黨員教育培訓的有力抓手,在深挖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創新紅色課堂等方面精準發力,探索出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深挖紅色資源,筑牢黨員教育陣地。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對區內紅色資源、革命舊址進行保護性開發,先后對蘇家埠戰役陳列館、獨山革命舊址群、淠史杭工程展覽館等紅色場館進行升級改造、豐富展陳,并成功打造出4處“六安市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5處“裕安區黨員干部黨史教育基地”,方便全區黨員就近就便接受思想洗禮、開展黨性教育。結合鄉鎮黨校實體化建設工作,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將轄區內革命遺址遺跡,打造成基層黨校的現場教學點,將“紅色資源”轉化為“生動教材”。按照“串點成線、聚線成面”的發展思路,將城南、青山、獨山等鄉鎮的革命遺址進行串聯,打造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裕安紅色研學一號線”,方便黨員開展“沉浸式”紅色研學,深刻理解大別山老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譜寫的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
講好紅色故事,豐富黨員教育形式。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綜合運用公開征集、個人自薦、組織推薦、定向邀約等方式,遴選出一批理論功底扎實、宣講能力突出的黨員領導干部、黨校講師、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組建紅色宣講員隊伍。定期組織宣講員深入農村、社區、機關、企業等基層一線,用方言俗語、順口溜等“百姓語言”為各行各業黨員講述紅色故事、回憶崢嶸歲月。同時,持續開展紅色故事征集活動,深入挖掘胡正先、車厚橋、許繼慎等革命先輩故事,綜合運用微電影、舞臺劇、圖書等形式講述裕安紅色故事,先后制作微電影《聽奶奶的話》《聽風者》《如愿》、編排舞臺劇《裕安紅》《裕安烽火》《青春中國》、編撰出版書籍《裕安紅色地標》《紅色裕安》《六霍起義》、拍攝微黨課《革命理想高于天》《大別山之子》《蘇家埠戰役—圍點打援破圍剿》,進一步豐富黨員教育培訓教材資源。
創新紅色課堂,提升黨員教育質效。積極探索聲光電全新展陳模式,在六霍起義紀念館搭建出“情景再現+互動交流”的黨員教育實景VR展館,通過沉浸式體驗、實景復原等方式,讓參訓黨員在實景中體驗、在互動中升華,推動紅色課堂由“靜態展覽”向“動態互動”轉化。做好“理論+故事”“理論+藝術”結合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故事為藍本,將原創理論、革命事跡、紅色歌曲、民俗文化等資源系統整理,創作出本土“紅色課程”,讓黨員聽得有趣味、學得有滋味。突出學用結合,發揮線上課程快捷、實時、互動的優勢,依托“裕安發布”微信公眾號,建立“‘裕’見先鋒課堂”線上學習平臺,便于黨員隨時隨地“屏上學”“指尖學”。截至目前,已推出“‘裕’見先鋒課堂”學習專欄4期,累計閱讀量達5000余次。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