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南經開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統籌資源、多方聯動、綜合施策,活用加減乘除法,形成黨建引領與基層治理融合互促、雙向提升的良好格局,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
加強力量賦權擴能。強化組織保障,高位統籌推進。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作用,做實社區黨組織領辦治理服務項目“金方案”,挖掘整合街道及社區資源,每月至少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1次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提升社區黨群陣地綜合使用率,建立“幸福集市”6+N服務場景,采取黨組織“搭臺”、各方力量“擺攤”、居民“趕集”的形式,精準對接群眾需求,匯集轄區單位、愛心商戶、社會組織等優質資源集中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特色化、優質化、多樣化服務。今年以來,各社區累計創新打造特色社區黨組織領辦治理服務項目60余個,開展服務活動220余場次。強化隊伍保障,蓄好源頭活水。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配備標準,今年以來招錄社區工作者17名,實現應配盡配。開展社區干部“1+1”選培工程,分別配備1名書記助理、1名黨建專員,同時堅持請進來、走出去,聘任城市黨建顧問4人、外出學習取經6次,優化以初任培訓、崗位培訓、繼續教育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培訓體系,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能力,全面提升想事干事精氣神。推動服務力量下沉一線,配備網格員54名,動員12名社區民警、10名執法隊員下沉社區,進一步充實社區網格服務力量。
減負松綁厘清權責。減證明優服務。經開區制定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具體措施,健全落實鎮街、村(社區)、網格三級事項清單,印發區法定職責事項、協同配合事項“兩張清單”160余項,建立健全清單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實現鎮街“清單之外無其他工作責任”。嚴格村(社區)“四清單一目錄”和“6+1”網格任務清單,清理規范村(社區)加掛牌子9類100余個,落實網格事項準入制度,切實防止“大抓基層”變成“大壓基層”。優化考核體系。統籌考慮不同單位、部門的行業差異、資源稟賦、職能職責和發展定位等因素,將被考核對象依照屬性劃分為區直、鎮街、農村、社區四個層面考核主體,差異化設置考核內容,結合實際賦予分值權重,確保考核體系科學合理。開展“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專項清理工作,堅持“少考精考重點考”的原則,將政治生態、宣傳思想、平安建設、能力作風、營商環境等專項考核納入全區領導班子工作實績考核范疇,實行同步考核、多考合一,避免重復考核、扎堆考核。今年以來,基層迎檢考核比例同比減少27.4%,讓基層干部減下包袱、輕裝上陣。
乘勢聚力協同聯動。建立“社商聯盟”凝聚服務力量。搭建“鄰里商鋪聯盟”體系,根據社區商鋪分布范圍及密集程度,將10個城市社區劃分為47個“商鋪聯盟片區”,實施分片劃區管理的“鋪長制”,通過“1+N”的形式結對覆蓋到每個商鋪,構建起商鋪聯盟“全面覆蓋、一呼百應”的問題處置模式。密切對接服務需求,建立“主動訪、經常問、常排查”制度,明確聯鋪志愿者和商鋪包括安全排查、衛生整治、問題化解、政策踐行、和諧共建等5大職責任務,做到安全隱患、垃圾雜物、亂停亂放、矛盾問題“4個清”。目前,商鋪聯盟已收集群眾問題訴求86件,解決率96.17%。建立“紅色物業”布局凝聚協同力量。推動12家小區物業企業成立黨支部,實現黨組織覆蓋。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通過共享物業服務中心、小區閑置用房打造黨群服務站,支持物業服務人員提供代收資料、政策咨詢、民事代辦等“紅色管家”服務。建成社區“紅色物業”黨群驛站,設置“紅色物業”窗口,定制個性化服務,累計服務居民463人次。指導成立物業志愿者服務隊1支、組建“紅色巡邏隊”2支、設立“紅色助學崗”3處,幫助解決小區物業問題200余個,形成黨支部促進物業優質服務、帶動小區凝聚力提升的良性循環。
除患興利轉變作風。推行部門服務到基層。組織10家區直和駐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與15個村(社區)包保結對,聚焦黨建聯抓、治理聯推、服務聯做,開展共過主題黨日等黨建聯建活動,組織黨員深入小區開展扶弱幫困、美化環境等志愿服務,有效增強基層服務力量、發揮共建服務效能。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服務250余次,服務群眾4千余人次,把政策宣傳、業務辦理、問題解決送到群眾身邊,將“服務最后一公里”升級轉變為“提供服務零距離”。健全“書記服務”下基層。針對居民群眾問題訴求,建立“書記樓宇協商會”議事機制,由社區黨組織書記召集,物業企業公司負責人和居民代表共同參加,突出“點問題、共商議、定思路”,廣泛開展議事協商,分級分類交辦任務,現場能解決的問題現場答辦,現場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社區黨組織書記積極協調上級幫助解決。今年以來,社區黨組織書記深入基層一線召開“書記樓宇協商會”25場次,交辦解決問題訴求67個。實施社區“書記領辦”基層項目,整合優勢資源,加大保障力度,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0多萬元,實施社區“書記領辦”項目10個,惠及居民群眾2萬余人。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