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宜秀區堅持把網格化貫穿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過程,有效構建形成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橫向共建、多方參與的小區治理新格局。
組織覆蓋在網格,建強“紅色堡壘”。合理劃分網格。按照“地域相鄰、規模適中、方便管理、便于服務”的原則,科學調整整合黨建、民政、信訪、城管等各類網格成“一張網”,將全區3個城市社區以住宅小區、人口較為集中的市場商圈為主體整合劃分網格12個,做到全覆蓋、不留白。織密組織體系。將黨支部建立在網格上,成立12個黨支部,由社區“兩委”黨員和熱心社區建設的黨員擔任小區(網格)黨支部書記,摸排并推動小區內190戶黨員亮身份,有效形成“街道黨委—社區黨總支—小區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架構,將黨建工作延伸到小區的每一個角落。提升網格功能。推進網格實體化運行,定期開展“掃網清格”,實行網格事項準入動態調整機制,統一制定網格事項清單指導目錄,明確將宣傳動員、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6項重點工作納入網格事項,由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推動落實。
服務下沉在網格,做優“紅色隊伍”。強化網格員隊伍力量。按照專兼結合、素質優良、覆蓋每戶的原則,組建“至少1名專職+若干兼職+部分流動”網格員的網格管理服務隊伍。以社區工作者為主體,及時啟動公開選聘,實現每萬城鎮常住人口社區工作者配備數達18人;廣泛吸納離退休干部、退役軍人、熱心居民群眾等熟悉網格情況的黨員群眾擔任兼職網格員;動員6名快遞外賣員兼職“流動網格員”,協助開展網格矛盾糾紛調解、隱患排查等,確保各類問題在網格內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置。建立常態長效包聯機制。推動機關黨員常態化進小區,開展全區領導干部“四下基層”暨黨員志愿服務“紅色治理季”活動,31名縣干領銜包保、62個區直部門定點包保65個小區,實現城市小區、農村小區全覆蓋,建立觀察點聯系制度,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季度開展1次社區治理“主題黨日”活動,500余名黨員干部前往小區開展專題征求意見和協商議事工作,協調解決小區居民群眾的身邊關鍵小事。推動信息共享共治。建立工作互通機制,實現相關職能部門信息共享,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消防安全、電梯安全等問題開展聯合執法,共排查出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問題整治工作臺賬100余條,采取“1116”工作方式,一周一巡查、一月一定榜、一季一測評、六部門聯合行動,現已全部整改到位。
作用發揮在網格,凝聚“紅色力量”。“組織引領”推進治理。發揮網格黨支部牽頭引領作用,堅持“居民事、居民議、居民定”,網格黨支部(黨小組)每月組織召開一次網格民情懇談會,通過庭院議事會、小區板凳會、夜話物業等活動,共同協商物業收費、環境整治、垃圾清運、車輛亂停等問題30余個,有效引導居民群眾自治。“紅色物業”參與治理。開展“紅色物業”持續提質建設行動,推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網格(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紅色物業企業”三方聯動小區治理模式,2個社區書記通過合法程序選舉擔任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物業公司黨支部主動認領社區服務項目,探索出“黨建引領、書記帶頭、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模式,基本實現了網格(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企業良性互動。“聯合黨委”助力治理。深化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鞏固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成果,及時更新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名單,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建立共治資源清單、治理需求清單和服務項目清單,實現黨建聯建、服務聯做、難題聯解,發揮部門職能優勢,每年幫助包聯網格協調解決1-2個突出問題,共協調解決居民反映的道路破損、小區綠化、外墻脫落、物業糾紛等問題100余件。“社會組織”嵌入治理。建立健全組織聯建、工作聯動、活動聯辦、品牌聯塑的“四聯”工作機制,將9家社會組織有效嵌入網格,吸納新就業群體、愛心商家、社區能人等各類力量融合共建,為居民提供理發、按摩、保潔等更專業、品質化的服務。截至目前,已開展活動210余場,覆蓋社區居民6000余人次,卓爾社工聚焦社區“一老一小一殘一困”群眾需求,專業化實體化運營社區兒童之家、老年大學、家長學校等服務平臺,志愿服務時長15247小時,創造多項第一,深受社區群眾好評。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