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六安市金寨縣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樹立和踐行大抓基層鮮明導向,通過打好“底色”、抓好“紅色”、創好“特色”,全面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能力和水平,推動全縣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打好“底色”,夯實基層黨建基礎。抓支部建設,筑牢戰斗堡壘。推深做實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針對基層黨組織功能淡化、組織觀念淡薄的問題靶向施策、對癥下藥。依托鄉鎮黨校,圍繞農村黨建、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培訓,保持血肉聯系,強化素質培訓,不斷提升黨組織、黨員的為民服務能力。抓人才管理,打造干部隊伍。堅持外引內育,配全配齊各村“三個一”隊伍。出臺相關政策,構建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式的干部關心關愛體系,激勵年輕干部在“嚴管”下磨礪成長,在“厚愛”中激發作為。抓制度完善,構建穩定機制。深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認真落實組織生活制度,健全“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工作機制,采取“板凳會”、書記夜話、線上交流等形式,廣泛聽取群眾心聲。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重暢決+民生呼應”等機制平臺,宣傳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有效解決群眾反映訴求180余件。
抓好“紅色”,筑牢基層黨建內核。選樹“紅色先鋒”。金寨縣堅持將紅色資源作為黨員教育的“活教材”,高站位構筑黨性教育陣地,推動紅色文化與黨員教育深度融合,建立鄉鎮先鋒館、紅色教育示范基地等,展示金寨縣59位開國將軍、優秀黨員相關事跡,樹立先鋒形象,發揮榜樣力量,教育引導黨員群眾在逆境中顯襟懷、在難事中顯本領、在大事中顯擔當。整合紅色資源。統籌整合全縣279處文物保護單位,傾力提升“八月桂花遍地開”“紅軍會師地朱氏祠”“追夢路上的大灣村”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持續做強“紅色小鎮”品牌,優化拓展黨員教育紅色陣地。培育紅色隊伍。積極探索“宣講+”模式,吸納理論水平高、熱衷理論宣講的退休老黨員、學校教師、返鄉青年等組建紅色理論宣講隊伍,著力打造“實境”課堂。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紅色故事宣講1000余次,覆蓋黨員教育3.9萬人。點亮“紅色引擎”。強化黨建引領,嚴格落實“黨建+信訪”工作機制,堅持黨員領導干部帶頭下訪、接訪,深入鄉鎮和村,幫助其解決各類矛盾糾紛120余件,組織全縣214名黨員調解員走村入戶,并參與群眾矛盾糾紛調解,成功化解各類群眾矛盾200余件。
創好“特色”,提升基層黨建實效。持續推動“紅綠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產業,打造一批如邢灣、拾余澗等配套齊全的鄉村民宿,通過沉浸式民宿體驗,培育文旅融合新動能,推動全域旅游發展。成立23個鄉鎮黨校,打造紅色素質拓展基地,規劃紅色經典路線,承接以基層黨員教育培訓為主、各類團建活動為輔的教學活動。各鄉鎮聯合轄區內的村級創福公司抱團成立鄉鎮級經濟發展平臺,依靠承攬秋收秋種、代銷農產品、紅色旅游等業務工程,不斷拓寬集體經濟創收渠道。常態開展“黨員說事”。以“說、議、辦、評”深化對黨員進行網格化管理。通過“有話好好說”“請您來商議”“有事馬上辦”“大家來評審”,持續擴大農村黨員參政議政平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成效,將認真參與說事的黨員納入優秀黨員和五星黨員的評議內容,將群眾的滿意度測評列入村干部考核內容,對不合格的黨員和村干部給予組織處理,進一步完善群眾監督機制。著力發揮非公黨建“微品牌”效應。成功創建“微光成炬”等微品牌,凝聚“微光”力量,帶動愛心行動,以志愿服務中心黨支部為陣地,瞄準百姓需求推出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內容,充實志愿品牌內容,推動非公黨建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