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北市針對黨員教育中存在的陣地封閉化、形式單一化等問題,以“黨課供給側改革”為突破口,創新打造“開放式黨課”教育體系,通過構建“場景貼近黨員、課程按需點單、成效服務大眾”的三維模式,打破傳統黨課的“刻板印象”,為黨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有效提升了黨員教育工作質效。
搭建開放平臺,讓黨課從“小眾課堂”邁向“大眾講臺”。大力實施陣地升級工程,打破物理空間的隔閡,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打造“行走的紅色課堂”。健全四級教育網絡。充分挖掘城鄉公共空間的潛力,借助人流量密集的公園廣場,精心打造141 個開放式黨員教育載體,并配備理論知識宣傳欄、遠程教育等設施,構建起市、縣(區)、鎮(街道)、村(社區)四級緊密聯動的黨員教育“開放式教育陣地”網絡,實現黨員群眾在輕松的氛圍中聆聽黨的聲音,學習黨的理論,感受身邊榜樣的力量。建強多元師資隊伍。優選機關、基層、先進模范以及離退休干部等領域優秀人才,組建起一支近百人的師資隊伍,建立領導干部講政策理論、業務骨干授實用技能、模范人物傳實踐經驗、普通黨員談心得體會的講授機制,推出《決勝:淮海戰役的制勝之道與啟示》《“一杯茶”調解法與基層社會治理》等41門精品課程。拓展立體學習路徑。有機融合線上線下資源,充分利用黨員遠程教育設施,積極打造“云端”課堂,根據不同季節和時政熱點,精心制定播放計劃,每天定時播送時政新聞、政策解讀、榜樣事跡、紅色電影等教學資源,使教育供給與黨員群眾工作生活場景深度融合。
創新教育形態,讓黨課從“單向灌輸”變為“雙向互動”。充分整合不同領域黨員的專業特長,圍繞黨員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創新開放式黨課內容形式,讓黨課“出新氣”“接地氣”“聚人氣”。內容生產精準化。傾聽黨員群眾“呼聲”,結合日常熱點,建立“理論必修課+業務選修課+實踐定制課”課程體系。針對不同群體定制課程,開設“理論課”“經濟課”“民生課”“技能課”“文化課”五大類實用特色課堂,實現精準施教。教學形式場景化。采用“視頻+授課+互動”形式,設置“你問我答”“難題會診”等環節,打造互動式課堂。同時,將黨史故事、榜樣人物、典型事跡等編排成具有淮北地方民俗特色的大鼓、墜子戲等節目,以曲藝形式開展情景化教學,打造沉浸式教育體驗。教育群體差異化。針對巾幗黨員、農村黨員和青年黨員等不同群體特點,量身打造“黨的女兒”藝術黨課、“百名書記黨課進百村”、“小推車”紅色精神“庭院微講堂”以及“先鋒講述微黨課”擂臺賽等特色活動,有效增強黨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截至目前,市級已舉辦 61 場開放式黨課,40 余家市直單位和行業系統黨組織參與,3500 余名黨員積極學習,累計開展各類黨課宣講、擂臺賽事等 203 場次。
完善工作機制,讓黨課從“普通活動”進階“長效品牌”。為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參與“開放式黨課”講授活動的熱情與活力,構建“三位一體”長效機制,推動教育成果落地見效。項目化推進機制。將“開放式黨課”列為年度基層黨建重點任務,建立“季調度、年評比”機制,年初便指導各地各單位精心規劃授課安排,對黨課主題、授課人及內容進行嚴格審核,確保方向不偏、質量過硬。品牌化培育機制。實施正向激勵措施,每年開展“十佳開放式黨課”評選,借助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對獲獎黨組織予以表彰獎勵,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實施“一機關一品牌”培育計劃,找準機關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點,評選出一批高質量黨建品牌。其中,1個品牌入選“全國首屆機關黨建品牌”優秀品牌、3個獲評培育品牌。實踐化檢驗機制。創新開展“我為發展優環境、我為項目送服務、我為企業減負擔、我為基層解難題、我為黨旗添光彩”黨員“五為”實踐行動,推動2.6萬余名機關黨員到社區“三報到”,踴躍參與環境整治、糾紛調解等基層治理工作,累計開展入企走訪2200余人次,解決訴求2563個,形成黨員教育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