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渦陽縣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為抓手,聚焦“選育管用”全鏈條精準發力,構建起“源頭儲備有厚度、培育賦能有精度、管理監督有力度、激勵使用有溫度”的村書記教育培養體系,為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基層組織根基。
聚焦政治鑄魂,錘煉過硬本領。一是理論教育體系傳承“紅色基因”。立足縣域紅色資源稟賦,打造“課堂+基地+實踐”立體化教育模式。依托曹市輝山烈士陵園、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本地教育資源,開發“紅色基因與鄉村振興”等專題課程84門,將黨史教育與基層治理案例相結合。組織村書記圍繞黨的二十大精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主題開展“書記講給書記聽”活動,2025年累計舉辦專題培訓3期,覆蓋全縣村書記860人次。二是實踐鍛煉體系緊扣“實績導向”。實施“跟班培訓學習”行動,先后選派多名村書記到上海市、杭州市等地考察學習,對標先進地區鄉村治理、農旅融合等經驗,形成“考察—交流—轉化”閉環機制,推動3個考察成果落地轉化為發展項目。三是幫帶培養體系聚焦“發展需求”。為每名新任村書記配備由鄉鎮領導班子成員、離任老支書、涉農部門專家組成的導師團。通過現場指導、案例復盤等方式,重點破解土地流轉、信訪積案等難點問題。創新“田間課堂”模式,邀請農技專家、鄉土人才在產業基地開設現場教學點,組織村書記參與清潔村建設、項目產業規劃、電商銷售等實操培訓,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項目,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致富。
聚焦嚴管厚愛,激發擔當作為。一是精準選任機制拓寬“源頭活水”。實施“頭雁儲備”工程,抓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意見貫徹落實,采取擇優推選、公開招考等方式,每年摸排選拔一批優秀人選,本地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退役軍人、返鄉大學生優先,由縣級黨委組織部門會同鄉鎮黨委分類建立人才庫,充實村級后備力量,每村不少于2名,注重選拔懂發展善治理、有干勁會干事、甘于奉獻、敢闖敢拼的優秀人才作為村級后備力量,34名后備干部進入村“兩委”班子,形成“能者上、優者獎”的鮮明導向。二是動態管理機制筑牢“紀律防線”。對村書記進行“政治體檢”,聯合紀委監委、公安等部門每年開展履職情況聯審,對村級重大事項決策、三資管理等情況實時跟蹤。推行“陽光議事”制度,要求村書記每月通過四議兩公開向黨員群眾通報工作進展,接受質詢監督,2025年群眾滿意度同比提升30個百分點。三是激勵保障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實行“基本報酬+績效獎勵+集體經濟發展增量獎”薪酬制度,村書記年均收入高于4.92萬元。建立“政治成長”通道,6名優秀村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或事業單位。設置收益增量獎、收益保持獎,對帶動村集體增收成效顯著的村書記,給予物質獎勵并優先推薦省、市級表彰。
聚焦守正創新,賦能基層治理。一是文化滋養開辟善治“試驗田”。深挖《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哲學內涵,將“柔性治理”理念與村黨組織為民服務相結合,創新提出“上善若水調解法”。該方法以“潤物無聲、順勢而為”為核心,強調通過傾聽共情、換位思考、柔性引導等方式化解矛盾,實現“化干戈為玉帛”的社會效果。今年以來,排查調解糾紛3440件,調解成功3377件,成功率98%以上。二是創新搭建產業項目“孵化包”。推行“揭榜領題”機制,圍繞產業發展、矛盾化解等難點,由駐村工作隊主動認領攻堅項目,縣級優先配套專項資金、技術資源。三是定位跟蹤推行過程管控“可視化”。建立“月核查+季評估”督導機制。推行村干部履職紀實制度,要求及時記錄工作內容、項目進展及難點問題,組織部門聯合縣直其他部門開展實地核查,重點查核民生項目、集體經濟發展等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12次,推動15項滯后工作限期整改。
責任編輯:陳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