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改革開放專題--改革進行時

讓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聚變”

——合肥探索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來源:江淮雜志日期:2019-01-31作者: 劉 淑

當“哈佛八劍客”先后離開美國哈佛大學直奔合肥科學島,來自全國的各路媒體記者爭相涌向合肥,探尋合肥“神秘吸引力”。

當全球首條10.5代線產品下線,業界為之驚呼:引領中國平板顯示走向世界之巔的,是坐落在合肥的京東方!

一個是坐落在優美風景區的科研機構,一個是不斷創造“石破天驚”奇跡的高科技企業,對于合肥這座城市而言,他們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的制勝法寶。

左手科技、右手產業,前瞻的決策眼光、堅韌的不懈堅持,在合肥書寫出一本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相互融合、互相助推的“成功學”。

城市基因:

在發展的脈絡中打上獨一無二的創新烙印

今年,中國科技大學在合肥隆重紀念建校60周年,一所大學與一座城市結緣的故事,再一次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熱點”。

如果說中科大與合肥的“牽手”或多或少帶著偶然的因素,那么在其后的歲月中,二者互相成就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則絕非“無心插柳”。

涌動著創新基因、坐擁著創新土壤的合肥,不僅與中國科技大學“相得益彰”,也把“創新”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脈之中。

1982年,合肥被確定為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隨著原電子工業部16所、38所、43所相繼遷入和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興建,科教資源加速向合肥集聚。

2004年,合肥成為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緊接著,合肥召開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人民積極投身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會上明確,合肥將以科技創新推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

堅持創新的道路,并非坦途;堅守創新的理念,需要定力。這是一場對戰略眼光和城市耐力的考驗,但是合肥對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卻一直都有著從不動搖的堅持,“合肥表現”迎來碩果。

20171月,合肥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為繼北京之后,全國第二個建設此類中心的城市,意味著合肥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已占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

20171218日至19日,合肥市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會議舉行,會上一致通過《中共合肥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肥新篇章的決定》,此舉不僅為合肥在新時代開創“創新”新局面提供有力的頂層設計,還為合肥再一次深深打上創新的烙印。

在百度百科的詞條中,這樣解釋“創新之都”:安徽省省會合肥市的別稱,合肥是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創新之都,有國際一流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一流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體系,并且引進全球創新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盡管在綜合實力上,合肥還難以望“北上廣”之項背,但是多年的堅持,讓合肥在科技創新領域自豪地“比肩京滬”。今年912日的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大會上,發布了《2018中國AI計算力發展報告》,合肥位列AI計算力城市前5,其他四座城市是杭州、北京、深圳、上海。

“現在的合肥,基本上每天誕生1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每天申請發明專利近90個、獲得授權13個以上;每天技術合同交易額近4000萬元。”合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雙輪驅動:

縫合科技和產業“兩張皮”,實現跨越趕超

談及合肥工業的萌芽,不少人將其形容為“從南淝河畔的鐵匠鋪起步”。

最初合肥產業的基礎較為薄弱,在全國省會城市中的排名并不突出。事實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合肥存在著“科教高、產業低”的狀況,科研成果或者被束之高閣、或者遠走他鄉,形成了科技、產業“兩張皮”。

如何縫合科技和產業這“兩張皮”?助推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真正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推動產業發展?

在不斷的改革探索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解決方案——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依靠科技創新的支撐,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

發揮科技創新優勢、抓住產業升級的機遇,正是最近十多年來合肥在產業領域突飛猛進、跨越趕超的法寶。

合肥決策者,以過人的膽識和超前的戰略眼光,創造出眾多的“無中生有、小題大做”,推動合肥在諸多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實質性轉變。

現如今的合肥,在產業領域已經擁有系列亮眼的國字號“招牌”,它是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正在全力打造全國性產業創新中心。

今年5月底,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暨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在合肥舉辦,驚艷亮相的合肥不僅帶給世界制造業一個驚喜,也把大禮包反饋給為之付出努力的全體市民——世界制造業大會自此永久落戶合肥。

現如今,合肥擁有37個工業行業,200多個工業門類,2000多種大宗工業產品,已形成平板顯示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家電、汽車及零部件、光伏及新能源、食品及副食品加工的六大主導產業。目前,合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61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137戶、對合肥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16.1%2018年上半年,合肥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9.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8個和0.6個百分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表現,尤為搶眼——新型顯示產業已形成國內產業鏈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復合增長率全國第一;中國聲谷的產業集聚度、品牌影響力在國內保持領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位居全國前列;光伏產業獲批“國家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范城市”;量子通信技術產業化走在世界最前沿。

廣納英才:

從“搶人”向“養人”轉變,傾情打造“養人”之城

2018年上半年,一場“搶人大戰”突然而至,從沈陽、呼和浩特到廈門、廣州,從天津、青島到西安、成都,全國50多個城市加入其中,“大戰”幾乎席卷大半個中國。

這一年的4月,合肥同樣拋出重磅人才新政——《關于進一步支持人才來肥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未來七年內將拿出超百億元資金,從引進人才、培育人才、創業扶持等多個方面推出多重優惠政策,以進一步營造良好的“養人”環境,吸引各類人才在肥創新創業。此次人才資金投入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梯隊。

但是,對于人才的引進,合肥沒有“一搶了之”,而是進行了更為深刻的思索。在發表于《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中,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宋國權表示,當前,圍繞人才引進的新一輪城市競爭激烈,生動反映了各地強烈的人才意識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愿望,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冷靜下來,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搶”來的人能留得住嗎?“留”下的人又能各展其才嗎?細想起來,人才的成長如同植物的生長一樣,離不開完備的生存要素和完善的生態系統。引進人才也是這樣,既要“一見鐘情”,又要“日久生情”。

根據《若干政策》,合肥將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主導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及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服務領域的人才需求,定期發布人才目錄,面向全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并根據人才類別在三年內每月分別發放3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

根據城市需求和產業發展而引進人才,讓各類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合肥大張旗鼓地表示,這座城市不是要“搶人”,而是要“養人”。正如2016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視察時指出,“合肥這個地方是‘養人’的,培養出了這么多優秀人才,是創新的天地。這一人才觀,被譽為“合肥人才戰略的核心和關鍵、城市發展的動力和引擎。”

事實上,合肥對人才的重視與愛惜,由來已久。

地處南方、并沒有集中供暖的合肥,把第一條供暖線提供給了中國科技大學,日后,這一細節反復被不同媒體提及,不僅成為合肥力挺中科大的有力佐證,也成為合肥愛惜人才的標志性事件。

合肥有著開放的人才觀,舍得給編制以留住人才。凡在肥企事業單位培養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專家,市財政給予專項配套資助;創新編制崗位管理,支持科學中心用人單位設立特設崗位和流動崗位柔性引進人才,不受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諸如,作為全省首批事業編制周轉制度試點單位,合肥學院和合肥市第一人民醫院通過編制周轉池,為高層次人才解決編制問題,讓他們得以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兩院院士108人,專業技術人才86萬人,各類人才總量達173.3萬人。

全新起點:

以創新驅動引領合肥高質量發展

2018109日,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肥濱湖新區)正式揭牌的消息“燃爆”朋友圈。盡管諸多不由自主轉發消息的市民并不能真正讀懂其中的規劃,卻毫無疑問從中看到了城市未來發展的巨大空間與潛力,這是發自肺腑的欣喜與榮耀。

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合肥濱湖科學城的規劃中有著眾多“高大上”的元素——打造成高質量發展新高地,聚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四個產業群”。將打造科技創新新高地,聚力建設國家實驗室核心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教育科研集聚區、產學研用創新成果孵化加速轉化區“四個先行區”。將打造現代城市建設新高地,聚力建設現代化的道路交通體系、綠色空間體系、公共服務體系、智慧治理體系“四個體系”。將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聚力建設與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長三角城市群、長江經濟帶四位一體聯動的“四個聯動帶”,努力把合肥濱湖科學城建設成為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生態優美、城鄉一體的現代化濱湖新區。

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獲批以來,合肥一直致力于它的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從大科學裝置、國家實驗室,到重大前沿技術,再到產業創新平臺,它的每一次進步,都在加速推進合肥整體科技創新實力,為產業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它的每一次進步,也在不斷要求合肥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制度與政策的不斷優化。“這些都在某種意義上,助推合肥去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合肥市發改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黨的十九大后,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關于創新發展的有關要求,提出建設“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即圍繞原始創新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圍繞技術創新謀劃推進合肥濱湖科學城建設,圍繞產業創新深入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圍繞制度創新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

從中不難發現,“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的規劃原點在合肥,核心工作也在合肥。對于厚積薄發的合肥而言,這是光榮的使命,也是難得的機遇。

合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多個場合表示,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合肥順應潮流、把握機遇的必然選擇。

讓科技與產業相融合,讓科技與產業相互助推,必然發生驚人的“聚變裂變”,這是合肥跨越發展的來路,也終將是未來成功的坦途。


責任編輯:王振華

更多24小時新聞排行
    置標出錯:列名 'hits' 無效。
更多專題推薦
更多視頻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隔壁老王影院|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韩国理论福利片午夜| 天天在线天天看成人免费视频| 乱码在线中文字幕加勒比| 男生吃女生的jiojio|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a亚洲Va欧美va国产综合|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交换配乱淫粗大东北大坑性事| 野花社区在线观看www| 国产福利在线小视频|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免费一级片在线| 美女图片在线视频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三级黄色片免费看| 特级毛片s级全部免费| 国产人va在线| 3d动漫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久久免费看少妇高潮V片特黄| 最新中文字幕av专区|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真实无遮挡xx00动态图120秒 男女肉粗暴进来120秒动态图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资源|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午夜色a大片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大臿蕉香蕉大视频成人| www.怡红院|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人交性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免费一级黄色大片| 篠田优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真实china| jizz视频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