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池州市半導體產業規模突破250億元,增長24.4%,構建了以分立器件和封裝測試為特色,從IC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材料設備、新型顯示到智慧應用的全生態產業鏈體系。該市成為省內除合肥之外,半導體產業鏈條最為完整、細分領域優勢最為明顯的市。
“無中生有”,打造產業集群
歲末年初,是池州市半導體產業忙碌的時節。2023年12月2日,安徽眾飛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5.8億元的LED半導體封裝項目開工建設;12月20日,清華大學創新創業團隊創辦的車規級芯片研發和產業化項目落戶池州經開區;12月21日,安徽華迅科技有限公司年產6億套高可靠性存儲器生產項目投產;12月24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池州科創中心開園;2024年1月11日,年產5億塊集成電路及模塊封裝的安徽豐芯半導體有限公司開業投產……
“我們目標是建成池州中高端半導體封裝和測試一體式服務代工廠,為5G、物聯網、新能源汽車、AI人工智能等產業助力,打造池州標桿式封測生產品牌。”4月9日上午,安徽豐芯半導體有限公司創始人林鴻瀅告訴記者。
今年初,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池州市半導體企業華宇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報的“指紋處理芯片參數測試方法”研制計劃,安徽安芯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器件第3部分:分立器件信號、開關和調整二極管”修訂計劃,實現由該市企業主持起草半導體領域國家標準項目“零”的突破。
池州市半導體產業起步于2011年。2012年,該市將電子信息產業確定為首位產業,延續至今。該市先后制定出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加快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基礎設施配套、金融信貸、人才安置、創新扶持等方面提供了一攬子優惠政策。
2016年8月,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獲批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2020年,安徽中韓(池州)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園投入運營。經過10多年的發展,半導體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
“池州市具有前瞻性眼光,早在10多年前就認識到半導體產業將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開始著手布局。”池州市半導體協會理事長、華宇電子公司董事長彭勇告訴記者,政府懂企業、懂產業鏈、懂企業家的想法。這種“懂”體現在政府能夠換位思考,急企業之所急,為企業提供高效、貼心的服務。
今年第一季度,池州市半導體產業基地預計實現產值52.6億元,增長18%。
強鏈延鏈,“小巨人”構筑大產業
近年來,池州市積極響應全省以合肥為核心的“一核一弧”半導體產業戰略布局,通過大力推進“雙招雙引”和產業集群建設,強鏈延鏈,集群效益逐漸顯現。
在政府引導下,池州半導體產業迅速形成了產業集聚效應。池州半導體產業集聚發展基地5公里內的產業鏈,以“種子企業—典型項目—產業集群”為路徑,聚集了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120余家。
這種集聚效應的形成,使得新來的企業能夠迅速對接到所需的生產要素,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池州半導體產業發展得非常迅速,產業鏈相對比較齊全,這樣的產業環境對我們建廠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也是我們落戶池州的關鍵。”林鴻瀅告訴記者,企業2023年3月31日簽約、2024年1月11日正式投產,從簽約到投產,只用了10個月時間。
近年來,池州經開區依托安徽中韓(池州)國際合作半導體產業園,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與韓國開展貿易投資合作,推進半導體產業鏈做大做強。2023年,產業園引進外資項目6個,總投資9.4億元;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新認定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省級智能工廠1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這些“小巨人”企業構筑了池州半導體大產業。日前,商務部公布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結果,池州經開區在全國230家國家級開發區考評中排名第53位,較上年提升了32位,排名中部地區第12位。
“池州半導體產業,主要圍繞芯片的封測和分離器件的制造展開,這與合肥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和晶圓制造形成了差異化發展,聚集了一批‘小巨人’企業,促進了產業鏈之間互補和合作。”彭勇告訴記者。
招才引智,厚植發展根基
3月12日,一則“招賢令”在池州市機關干部和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中廣泛傳播,引來眾多青年才俊躍躍欲試。
該市為助力半導體、新材料產業發展,面向全市開展自薦報名專班干部人才選拔,抽調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參與半導體、新材料產業專班工作;招募一批在半導體、新材料產業領域具有專業技術背景、一線生產實踐經歷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優秀企業專業人才作為工作專班“產業顧問”,為產業專班提供技術支撐和專業政策咨詢。
一個內地省份的地級市如何發展半導體產業?池州市半導體產業經過創新發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路徑”。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典型的人才、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中人才又是最為關鍵的要素。”池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池州依托省級半導體產業基地——池州經開區,分別在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上海松江打造了3處“飛地”,著力建設高水平研發創新、產業孵化、招才引智、開放交流“四個中心”。
2023年12月24日,G60科創走廊——池州科創中心在上海松江正式運營,18000多平方米的“科創飛地”,既為池州更好承接上海創新資源提供了平臺,也為池州招引高層次人才打開了窗口。當天,四川上特科技有限公司“6寸晶圓制造及功率器件研發項目”等10個創新創業項目與池州科創中心簽訂了入駐孵化協議。
“近年來,池州半導體、新材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對科技和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池州在上海松江建設科創中心,正是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首席教授、副主任沈維孝在池州科創中心路演時說。
如今,池州科創中心聚焦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等產業發展方向,積極開展項目、人才招引和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打通創新資源與本土產業聯動發展的通道,加快構建“研發在上海、生產在池州;孵化在上海、落地在池州;引才在上海、用智在池州”的一體化發展模式,以“飛地+基地”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上海松江、安徽池州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模式。
近年來,池州半導體產業基地堅持“引人才、優環境、留人才”,建立人才服務專員制度,在項目申報、政策落實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推出“給予來園區創業高層次人才最高200萬元一次性獎勵”等“硬核”政策,設立人才專項資金,累計兌現高校畢業生購房、租房及生活補貼160余萬元。目前,一批行業領軍人物、創新團隊、青年人才紛紛來池創業發展。
“未來的5—10年,將是半導體產業發展最快、競爭最激烈的時期。我們的目標是把池州打造成世界級的半導體產業基地之一,而不僅僅是一個地方性的基地。”彭勇對未來充滿期待。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