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航拍的廣德獨立工礦區風貌。記者 范柏文 攝
4月15日,在宣城市宏潤新能源產業園,技術工人在生產光伏組件。記者 范柏文 攝
4月16日,安徽云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工業機器人。記者 范柏文 攝
宣城作為安徽唯一與江蘇、浙江同時接壤且距離上海最近的地級市,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G60科創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如今,宣城正充分利用良好的創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積極促進新能源、光伏等新興產業智能化、網絡化、綠色化發展,借助人工智能、5G等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發展,持續增強全社會全產業鏈發展潛力。
打造產業集群,激活發展動能
宏潤新能源產業園項目從上海引進而來,由上市公司宏潤建設集團投資建設,包括兩個5GW高效光伏電池組件項目、10GW新能源高效電池片及新能源基地建設項目,是宣城市宣州區首個百億級項目,也是單個體量最大的項目。
“產業園項目從2023年3月7日簽約到8月22日一期項目正式投產,僅用了168天?!焙隄櫺履茉赐顿Y有限公司副總裁薛麒麟告訴記者,項目快速投產得益于宣城市宣州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為讓企業順利在宣州投產建設,該區成立工作專班,24小時“不打烊”服務企業,快速高效推進項目建設。
走進位于宣州區寒亭鎮宣州智能衛浴產業園內的宣城市宣衛衛浴公司,記者看到,工人正在對剛剛加工好的瓷質梳妝臺進行封裝。這些產品準備運往浙江寧波港,銷往海外。據介紹,該企業今年預計可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企業選擇在寒亭鎮投資興業,不僅源于產業園提供豐富的配套資源,也考慮到這里企業集聚所產生的巨大市場潛能。
2021年,宣州區在原寒亭工業集中區基礎上,擴區建設宣州智能衛浴產業園,園區面積由1400畝擴大到近3000畝,企業由21家增加到56家,實現衛浴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園區的承載力和吸引力也在不斷提升,一座具有影響力的衛浴產業新城正加速崛起。
“目前,宣州區已集聚衛浴企業50余家,供應鏈十分完備,形成了集衛生陶瓷、五金潔具、浴缸浴房和浴室家居等全產業集群,年均產業產值增速20%以上,已成為宣州發展的骨干核心、支柱產業?!毙輩^委副書記、區長王宏崢告訴記者。
5G物聯賦能,農業向“新”發展
4月16日,記者走進郎溪縣十字鎮施吳村5G藍莓基地。正值大棚藍莓上市季節,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來采摘。
“這里的藍莓非??煽凇N覝蕚滟I3箱郵寄回老家給家人嘗嘗。”來自蕪湖市的游客朱飛虎贊不絕口。
為何叫5G藍莓基地?當“5G”邂逅藍莓,兩者究竟會擦出什么火花?
“藍莓大棚主要靠數字化管理,通過智能化設備進行精準管控。我們有一個水肥一體化的泵房,通過手機5G操控系統就可以直接進行操控。”郎溪縣5G藍莓基地總經理梅偉說,整個大棚配備智能化的滴灌、噴灌系統和溫濕控制系統,通過計算機采集基質培養料的各項數據,可對每一株藍莓進行精準調控。
梅偉介紹,5G物聯網技術不僅實現了藍莓種植全程智能化、精細化管理,還使得藍莓實現了錯季上市,提高了經濟效益。如今,50畝藍莓大棚、4.7萬盆藍莓,日常照料工作只需要1個人,動動手指在手機上便可輕松完成。
“在‘5G藍莓’帶動下,我們也投入了200萬元村產業項目資金,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7萬元收入,為當地村民提供諸多就業機會?!笔﹨谴妩h總支書記、主任黃華寶告訴記者。
作為我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郎溪縣十字鎮積極推動農村互聯網建設,全鎮5G網絡信號全覆蓋,為數字化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郎溪縣因地制宜發展藍莓特色產業,不斷做強藍莓產業鏈,讓小小藍莓果成為群眾增收的“金果果”。
招引“科技副總”,打通校企渠道
如何讓高校科研成果與企業研發有機融合,高效實現產學研成果轉化?
位于宣城市宣州區的安徽云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實施“科技副總”引才機制,破解了企業引才難、留才難。
4月16日,記者走進這家企業,看到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機械臂性能,對即將發售的機械臂做最后的檢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機械教工黨支部書記劉勇正帶著幾位學生對智能輕焊工作站進行調試。
“這個智能輕焊工作站由一個移動磁吸底座和一個協作機器人構成,用于橋梁、船舶等大型鋼結構的焊接。”劉勇介紹,智能輕焊工作站可用于橋梁、船舶等大型鋼結構焊接,工作站的重量只有十幾公斤,能夠吸附在鋼結構的任何位置,一個熟練工人可同時操控三四臺這樣的機器人,每天的焊接量在300米至360米,是傳統高級焊工每天工作量的三四倍,極大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
劉勇主要研究方向是機器人運動規劃與決策、串并混聯仿生機器人、機器人智能裝備與系統。他自2023年初受聘為安徽云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科技副總”以來,圍繞技術攻堅、產品研發、成果轉化和協同育人開展大量工作。目前,劉勇已聯合企業完成了免示教焊接系統、自主分揀系統和智能輕焊工作站3個品類的市場化產品研發。
“以前企業自己研發一個產品需要很長時間,有了科研人才入駐,產品研發快了很多,可以幫助企業迅速占領市場?!卑不赵迫A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安麗告訴記者,現在公司每周都會有許多合工大機械專業的學生來實習,學生們將所學知識付諸產品設計研發、生產等各個環節,既提升了企業創新能力,也增加了產品競爭力。今年一季度,公司銷售額為3500萬元,全年預計突破1.2億元。
記者了解到,“科技副總”一般是高校院所教師或科研人員,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全日制博士學位,科研成果能夠在宣城轉化落地,且聘任后能為企業服務2年。此外,申報“科技副總”的企業必須有明確的創新發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研發能力,且能為“科技副總”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通過“科技副總”模式,學??蔀槠髽I精準匹配在產品研發制造過程中所需要的人才,企業也會通過捐贈和借用設備等形式,對學校的教學進行支持。
2023年,宣城市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探索“科技副總”引才機制,首批選派21名“科技副總”。如今,“科技副總”已幫助對口企業申報省重點研發項目5個、市專精特新科技研發專項6項。
“政商懇談”解企憂
4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宣衛衛浴公司,只見生產車間一派忙碌。“去年這個時候,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如今廠房已經建好并且生產,多虧了市里的‘政商懇談會’。”公司負責人皮國才說。
宣衛衛浴是宣城市“退城進園”獎補政策重點實施企業。2019年,由于靠近主城區的老廠房征遷,皮國才決定在宣州區寒亭鎮投資建廠。2020年4月,新廠正式動工,卻因資金周轉不足,項目按下了暫停鍵。
去年3月4日,皮國才參加了宣城市召開的第三期“政商懇談會”,向宣城市委主要負責人當面匯報了企業遇到的難題。讓他欣喜的是,懇談會上進行了現場會商,宣州區當即表示先期落實3000萬元融資擔保,隨后又召開專題會議為企業細化融資方案。15天后,項目復工。
“復工后,寒亭鎮和相關職能部門靠前服務,金融機構根據施工節點迅速放款,2023年底項目一期建成試生產。”皮國才說,“目前企業產銷兩旺,生產訂單已排到9月份,產品主要出口南美、中東等地區?!?/span>
“眼下,我們正在進行房產報建和不動產權證的辦理工作,項目二期的設備將于7月份進場安裝?!逼判判臐M滿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宣城市把營商環境作為最重要的要素資源,建立“政商懇談會”機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該市已召開16期“政商懇談會”,政商懇談常態化機制已經形成。(張敬波 羅曉宇)
老礦區崛起工業園
“鼎盛時期,有近6萬人在此工作和生活,一度形成‘十里礦區’的繁盛景象。”4月16日,位于廣德市新杭鎮牛頭山社區的“時空長廣、皖美新杭”展覽館,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講述著長廣煤礦曾經的光榮和夢想。
長廣煤礦地處我省廣德市新杭鎮與浙江省長興縣牛頭山交界處。上世紀50年代,地屬廣德的大小牛頭山、查扉村煤田并入長興煤礦,歸浙江開采,形成“地面安徽管,地下浙江挖”的局面,后稱長廣煤礦。當時的長廣煤礦不僅規劃了職工宿舍區、中小學校、醫療機構,還建有文化宮、影劇院、書店等服務設施,儼然一個功能齊全的小社會。
2013年8月,長廣煤礦最后一個礦井——七號礦井宣布關閉,新杭鎮獨立工礦區延續60多年的采煤主業畫上句號。2019年11月29日,廣德市與長興縣、長廣集團全面完成獨立工礦區資產及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交接工作。此后,廣德作為屬地政府,圍繞改善礦區生產、生活環境,推動長廣片區發展,組織開展各類環境整治、居民安置點改造、土地整治、移交建筑物修繕與保護等工作。
“長廣煤礦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浙江與安徽)的先行試驗田。未來,我們將把這里打造為集紅色教育培訓、礦石體驗旅游于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廢礦利用鄉村振興樣板地?!毙潞兼傸h委委員楊波告訴記者。
如今的廣德獨立工礦區新杭鎮企業孵化園里,車來人往,十分熱鬧。
“這個車間主要是做模具的,我們不僅為園區內相關企業,也為廣德市一些企業做壓鑄磨具的配套?!痹诎不狰欥蝿贆C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春維告訴記者,當地營商環境優良,上下游產業配套齊全。去年5月,公司將原先在江蘇昆山的生產基地搬到了園區,并計劃將上?;氐牟糠之a能也遷移過來。
新杭鎮鎮長劉德懷告訴記者,新杭企業孵化園為獨立工礦區接續產業園承載實施項目。目前,園區一期項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入駐投產企業8家、簽約項目10個,二期項目前期工作也在進行中。未來,孵化園將重點引進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創新技術研發產業,并引入各類創新要素資源,通過產業規劃布局、創業孵化、研發成果轉化及創業投資,努力孵化一批優秀企業,培養一批創新人才。(張敬波 羅曉宇)
建設“周轉池” 企業“好用地”
4月15日,記者走進位于宣城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宏潤新能源產業園自動化生產車間,只見工業機器人手臂不停揮舞,一片片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經過劃片、串焊、層壓等十多道工序后,變成一塊塊完整的高效光伏電池組件。
“去年8月,產業園一期投產,二期項目啟動,從項目簽約到投產只用了6個月?!焙隄櫺履茉串a業園相關負責人章偉說。
產業項目跑出“加速度”,得益于宣城市在全省率先實行工業項目用地“周轉池”制度。
宣城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用途管制科科長江愛青告訴記者,“周轉池”將各縣市區及各園區暫未使用的存量土地和各類用地計劃指標集中起來,全市統一調配。當前,各地建設項目的土地要素資源保障配置率仍有待提高,一方面存在項目招商落實后急需審批新增用地,出現“項目等土地”的情況;另一方面,各縣市區、各園區又存在存量土地資源盤活利用程度不夠,出現“土地等項目”的情況。
“好項目”落“好地方”,好企業“好用地”“用好地”。江愛青介紹,宣城市通過試行工業項目用地“周轉池”制度,向重大項目和招商引資力度大的縣市區傾斜,讓有限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確保重大項目、重大產業、重大招商引資企業獲得精準高效的土地要素保障服務。
截至目前,宣城市工業項目用地“周轉池”中已納入存量工業用地114宗、面積8531.92畝,納入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4627.65畝,納入補充耕地指標2430.31畝;通過“周轉池”安排使用新增建設用地計劃3909.30畝、補充耕地指標977.25畝,完成招商推介存量工業用地8宗。(張敬波 羅曉宇)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