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黃山,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4月9日至14日,黃山市相繼舉辦全國寫生大賽暨名家書畫邀請展、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節、“山水村夜”數字化運營分享大會、全國汽車(房車)露營集結賽(大黃山站)、徽州古城百公里越野賽等活動,熱鬧非凡,一派生機勃勃。
乘著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推進會的東風,黃山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旅游業深度轉型,構建“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
從門票經濟到消費經濟
3月29日,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發布二季度“免減優”活動政策:該季度每月非節假日的每個周三,黃山市所有4A級以上景區免門票開放;4月1日至6月30日,黃山市所有4A級以上景區對大黃山4市(黃山、池州、宣城、安慶)、“聯盟花園”4市(浙江衢州、安徽黃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饒)和江西景德鎮的市民,門票半價優惠;對18周歲以下青少年和60周歲以上人群門票全免。
“去年4月起,黃山市通過市縣區聯動、政商企互動,首創每周三景區免門票開放日,同步開展‘免減優·促消費’系列活動。”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吳小勝告訴記者,截至去年底,全市共計500多家文旅企業線上線下參與,共發放各類文旅消費券2.55億元,帶動直接文旅消費18.31億元,撬動相關行業收入超過70億元。
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德輝說,一直以來,黃山風景區每年都在特定時段對特定人群推出門票優惠活動,初衷就是倒逼景區擺脫門票經濟依賴,以創新業態豐富產品供給,以優質服務提升二次消費。今年前3個月,該公司門票營收占比為18%,比去年同期下降7個百分點。
2022年元旦開始,歙縣徽州古城景區告別了延續40多年的旅游門票。
歙縣文旅體局局長吳炯告訴記者,徽州古城取消了門票,看似減少了每年1000多萬元的直接收入,但多樣化的旅游產品與服務,帶來更多的旅游消費。與取消門票前的2021年相比,去年徽州古城接待游客增長96.49%,消費收入增長64.25%。
“旅游消費日趨多元化,依賴門票收入的觀光游已不適應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吳小勝介紹,目前黃山市共有53家58處A級景區,其中32處取消了門票。開展門票“免減優”活動后,黃山市加快構建“山水村夜”文旅產業新坐標系,將擺脫門票經濟依賴作為撬動旅游全產業鏈發展的杠桿,促進門票經濟向消費經濟轉變。
算大賬、算長遠賬、算社會效益賬,黃山市開展景區門票“免減優”活動的拉動效應初步顯現。數據顯示:2023年,黃山市重點限上餐飲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45.33%,重點住宿企業營業額同比增長85%,省、市際包車客流同比增加7.76倍,過夜登記游客同比增長110%,全市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8%,其中旅游業營收增長135%,拉動全市GDP增幅近2個百分點。去年,黃山市“政企合力‘免減優·促消費’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中國旅游研究院政企合作創業創新范例。
從業態打造到場景打造
作為中國現代旅游的啟蒙地,黃山市在探索從景區旅游到全域旅游、從觀光旅游到休閑度假旅游、從“旅游+”到“+旅游”等方面,曾引領了國內旅游發展的保護理念、管理機制、產品業態等一系列創新。
近年來,黃山市把文旅深度融合作為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煥新旅游業態,打造消費場景,推動旅游產業迭代升級。
開門見山、推窗觀云、臥榻聽海……位于黃山南大門的黃山區湯口鎮,坐落著一家叫“隱秘之境”的民宿。這家今年1月營業的民宿,由廈門一家公司投資興建,融合了廈門、徽州建筑風格元素,給人以別樣的“山海”體驗。
在黃山市,民宿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有別于日常生活的體驗場景,也是一種度假休閑的微旅游目的地。截至今年3月底,黃山市擁有各類主題民宿3200多家,占全省民宿總量一半以上,吸引直接投資100億元,拉動間接投資300億元,帶動山區群眾就近就業5萬余人,平均每人增收近2萬元。
徽州民宿從傳統食宿向文化植入、農業體驗、戶外活動等多元化多業態轉變,貫穿融合餐飲、文化、農業、旅游、歷史、美學、環保、健康等領域,形成了新消費模式。
據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數據:去年,該市民宿客棧年接待過夜游客超過20萬人,年經營收入15億元,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近20億元,成為鄉村旅游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在省文化和旅游廳今年3月公示的首批“皖美金牌民宿”名單中,黃山市共有59家民宿上榜,占全省總數1/3。
4月1日,《黃山市民宿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出爐,力爭到2025年,全市實現民宿總量5000家,綜合效益100億元,創建“皖美金牌民宿”100家、“皖美銀牌民宿”300家,打響“徽州美宿”品牌,打造中國民宿業標桿地、世界民宿業典范區。
“打造多元產品業態,構建特色消費場景,才能讓黃山市旅游不但吸引無數大巴,還能吸引眾多‘大奔’。”黃山學院地方旅游研究中心負責人說,黃山市以徽州古村落為載體,打造村碗、村創、村戲、村賽、“村官”等“村字號”IP,促進了頂流資源匹配高端客群。
從文旅融合到跨界融合
一群群學生穿梭在綠意盎然的茶園中,采摘下一片片嫩綠的鮮葉,在制茶師傅的指導下,體驗黃山毛峰手工制作技藝,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是記者日前在黃山市徽州區謝裕大茶博園看到的場景。
謝裕大茶博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從3月15日開始,該園區推出以采茶制茶為主題的研學游和體驗游,日均接待研學團隊超過1000人次,預約已排到了4月底。
“研學旅行可以促進孩子們身體鍛煉、知識積累和氣質修養,是最具深度也最可持續的一種旅游方式。”黃山市教育局局長胡勇介紹,去年黃山市共接待研學學生506萬人次。
研學旅游和會展經濟,恰是黃山市近年來推動“旅游+”“+旅游”跨界融合、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經濟形態。
“會展經濟具有1∶9的產業帶動效應,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城市形象的‘瞭望窗’。”黃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建斌介紹,2022年以來,該市聚力打造近悅遠來、主客共享的“國際會客廳”,先后承辦舉辦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論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遺產與可持續發展黃山對話會、中蒙俄萬里茶道申遺國際學術研討會暨萬里茶道沿線城市市長論壇、中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全國智能博弈高峰論壇、長三角綠水青山運動會等重大節展賽會200多場。
構建“醫、養、健、游、學、食”全鏈條高端康養體系,打造“養在黃山四季里”國際康養旅居目的地品牌,是黃山市貫徹落實大黃山建設推進會的重要舉措之一。
“體育休閑運動與康養產業相輔相成,構建了新型的康養服務業態。”黃山市體育局局長宣紅燕告訴記者。近年來,黃山市年均舉辦登山、騎行、路跑、水上、論劍等各類賽事活動300余場,以賽事推動全民健身,讓體育走進群眾生活,先后獲評中國體育產業創新名城、中國十佳運動休閑城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成為安徽省唯一的國家體育產業聯系點城市。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今天的黃山,正全力推動旅游與多業融合,促進產業與生態共榮,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