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城市風光。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位于蚌埠經開區的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生產場景。 記者 范柏文 攝
安徽積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操作機械設備。記者 李 季 攝
風起淮畔,春潮澎湃。4月的蚌埠,桃李爭春,萬物競發,一個個項目加快建設,一條條產線高速運轉,處處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熱潮。
產業上“新”攀“高”強動能
4月17日,記者走進位于固鎮經濟開發區的安徽國芯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只見展示大廳里一臺臺機器人靈活地揮舞著“手臂”,“爭相”展示不凡的身手。
“這是我們近期的主打產品——四軸和六軸機器人,其中,六軸機器人可以旋轉360度無死角,完成大部分需要人手完成的精細抓取作業。”公司總經理羅序明告訴記者。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工業4.0時代,機器人技術在生產制造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徽國芯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制造,去年1月落戶固鎮縣。
在該公司的精密加工車間,各臺機器開足馬力趕制精密零配件。公司生產的機器人通過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優質的傳動機構,可以實現高精度的操作,技術領先行業,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醫療健康等領域。
“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迅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得一席之地。目前一期項目生產線月均產量500臺套,一半以上銷往海外,產品供不應求。”羅序明說。
近年來,按照“集中、集聚、集群”發展思路,固鎮經開區深耕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三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生物新材料產業園、光電科技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產業基地,目前入駐企業10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家。
以園聚鏈、以鏈集群,老工業基地蚌埠正在打造更多新興產業高地。
在五河經開區,總投資15億元的新能源電池集流體材料項目去年10月投產,當年實現產值3000萬元,預計今年實現產值約6億元。去年以來,五河經開區錨定綠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方向,引進先導稀材、光莆股份、陽光新能源等一批優質項目,新興產業加速“扎根”,成為園區跨越發展最強增長極。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蚌埠市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作為優化結構、轉換動能的關鍵抓手,形成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六大主導產業和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等五大產業集群。2023年,五大產業集群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53.5%。
項目接二連三燃“引擎”
臨港產業園啟動建設、高端智能化寵物食品產業園簽約、康佳(蚌埠)電子信息產業園簽約……最近,懷遠縣格外熱鬧,大項目正式開工,新項目接連落戶。
其中,臨港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主要建設臨港產業園區、港口碼頭配套作業區、港池改擴建區三個功能區。項目建成后,將依托蚌埠港、京滬鐵路、京臺高速、寧洛高速等交通優勢,形成服務皖北地區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綜合性產業園。
康佳(蚌埠)電子信息產業園主要建設智能廚電產線,集聚上下游關聯產業,打造以智能化廚電產業為核心的創新產業聯合體,持續推動懷遠縣產業升級,助力蚌埠市電子信息產業聚勢強鏈。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去年以來,蚌埠市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抓手,持續深化招商體制機制改革,健全招大引強和投資“賽馬”激勵機制,以新手法步法打法提高招商質效,激活發展引擎。
“根據招商主要來源地和產業特點,市級組建5個區域招商分局、5個產業招商分局,縣區同步組建超500人駐市外的招商隊伍,緊盯六大新興主導產業和五大產業集群,精準開展基金招商、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蚌埠市招商和對外合作中心負責人說。該市還上線市招商引資信息化平臺,實現項目“線索—在談—簽約—開工—投產”全流程閉環管理。今年一季度已發布招商活動420多條,項目線索312條,推進161個億元以上項目成功簽約,協議總投資454.1億元。
4月17日至19日,蚌埠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資“三看三比”活動舉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隊深入三縣六區34個項目現場觀摩調研。
“三看三比”,即看大項目比牽動力,看新項目比增長力,看高科技項目比創新力,自去年以來已成為蚌埠市每季度的常規動作。各縣區在看、比、學中不斷提升招商質效,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為蚌埠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招進來,落地見效是關鍵。蚌埠市成立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指揮部,設立資金籌措、法律審查、產業盡調3個工作專班,成員覆蓋30余家行業部門,科學分析研判,加強項目調度,強化要素保障,確保重大項目穩妥落地。
營商“優”無止境促發展
小小芯片,改變世界。在蚌埠市禹會區的安徽積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一顆顆指甲蓋大小的芯片封裝完成,經過工作人員檢驗后將打包送往下游廠家使用。
該公司主營功率半導體芯片的封裝與測試,采用國內最先進的設備,建成劃片至測試全工序制程,為客戶提供芯片封測的設計開發、產品認證、加工制造等一站式服務。“公司2021年落戶蚌埠后,從最初的項目建設到后期的企業發展,包括用工、用水、用電、用能等,只要我們提出來,有關部門都在第一時間著力解決。”公司副總經理包政說。
正是得益于蚌埠市的大力支持,該公司每年都推出新產品,從最初的一種封裝形式,發展到現在的9種封裝形式;與120多家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其中不少是行業頭部企業;帶動一些上下游企業來蚌埠投資興業。
近年來,蚌埠高度重視一流營商環境的建設,對標建立“蚌埠民聲”平臺,第一時間回應企業訴求,推動經營主體訴求“清單+閉環”解決;創新開展“親清有約周五見”,建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常態化開展企業訴求現場辦公活動,及時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收集意見建議;召開多輪金融座談會,結合“人才蚌埠行”多次到高校開展宣講等,全力保障金融、土地、用工等要素資源。
親商安商,正成為蚌埠市上下的一致行動。固鎮縣以“六項機制”為抓手,成立“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政領導頂格推進、牽頭部門全面參與的工作格局;圍繞企業訴求,建立月調度、周協調、日推進分級協調機制,做到事事有人辦、件件有回音。2023年,超六成新簽約項目當年開工,其中國芯半導體等17個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我手機里有一個園區企業營商環境服務的微信群,群成員有固鎮開發區的主要負責人,也有供水、供電、消防等保障部門的負責同志,不論大事小事,群里說一聲,馬上就有回復。”羅序明說,公司2023年上半年簽約,9月份即投產,這個速度當初沒想到。目前,二期項目正在加速建設中。
蚌埠市禹會區聯合金融機構,通過成立“風險資金池”和建立服務對象“白名單”方式,推出“園區貸”“科技貸”融資擔保模式,去年為19家白名單企業放款5700多萬元,破解初創型小微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多虧政府關鍵時刻‘雪中送炭’,我們才挺過難關。”談及兩年前的境遇,安徽星聯智創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不已。當時企業資金緊張,禹會區及時出手,通過“園區貸”方式幫助貸款500萬元。
瞄準營商環境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蚌埠市今年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法治保障。同時,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動更多政策高效直達。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