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安徽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動能。
這里是位于合肥經開區智能科技園的天港免疫藥物有限公司,大家看我手上拿的就是這家企業近期取得的最新成果,一款治療腫瘤的分子靶向試劑,它可以通過作用于腫瘤細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質,抑制腫瘤細胞的增長,同時通過誘導免疫應答,殺傷腫瘤細胞。
瞄準源頭創新免疫藥物開發這一領域,天港免疫藥物有限公司憑借自身多年的技術積累,依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平臺,僅用了4年時間,就順利讓這款試劑從實驗室走上了一期臨床試驗階段,有望為腫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療手段。
合肥天港免疫藥物有限公司 運營負責人 孫昊昱
大家在初創的時候是很需要一個這種平臺來進行孵化,大健康研究院提供了很多資源,包括一些基金的支持,可以讓很多好的企業孵化出來,走向市場。
自2017年以來,安徽緊抓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一國家級創新平臺,組建并運行了大健康、能源、人工智能、環境等6個研究院,共布局各類科研項目超200項,并在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等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同時,安徽還制定了承接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制,加速科技成果發現、挖掘、轉化和服務工作,截至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梳理大科學裝置衍生技術成果176項,催生中科離子、中科太赫茲等企業22家。
合肥市發展改革委科學中心工作處 副處長 李 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徽要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合肥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也是打通了從原始創新到成果轉化到創新創業這樣一個全鏈條的創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安徽要進一步夯實創新基礎,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這幾年,安徽加快推動建立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強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圍繞全省十大新興產業領域最關鍵、最迫切的共性技術難題,探索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新機制,進行核心技術突破,力求提升全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增強內生動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所長 黃群慧
安徽把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有機地融合起來,實現從0到1再到10的整體突破,建成了自有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已經具備了一個先發的優勢。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近年來,安徽產業體系得到了整體躍升。在蕪湖,各類無人駕駛航空飛行器已成功應用到了短途運輸等不同場景,產業鏈上下游近200家企業在當地加速集聚;在蚌埠,智能傳感器生產制造基地不斷輸出更多新技術,為全省人工智能和軟件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在阜陽,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串珠成鏈,這段時間,專攻鋰電池隔膜研發生產的天鴻新材料公司,成功開發出了能夠滿足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高端產業需求的隔膜產品,市場訂單供不應求。
安徽阜陽界首高新區東城科技園 管委會副主任 李海金
我們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我們的主導產業,重點支持鋰電池隔膜等零部件配套企業發展,在人才資金項目建設方面提供保障。
以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近年來,安徽科技創新策源能力進一步提升。2023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7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分別超1.9萬家、2.7萬家,均居全國第8位,全省區域創新能力保持全國第7位,連續12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安徽省政協副主席 省科技廳廳長 羅 平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下好創新先手棋,圍繞著建平臺、強攻關、促轉化、優環境,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打造新質生產力,為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