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拍攝的蕪湖市繁昌經濟開發區蕪湖埃科動力系統有限公司奇瑞C-DM超級動力智能生產線。近年來,繁昌區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重點發展汽車核心關鍵部件產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肖本祥 攝
4月22日拍攝的岳西縣經濟開發區大健康產業園標準化廠房。近年來,岳西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硬件短板,優化營商環境,搭建服務平臺等,使山區煥發新的活力。通訊員 吳均奇 攝
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從數據可以直觀看出。而判斷它的營商環境好壞,卻沒有絕對標準,需要以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動態的校準坐標。
3月末,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第四次民營企業家懇談會。一句“要把民營企業的‘心上事’,當成黨委政府的‘上心事’”點明了,安徽優化營商環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如果說,以前,各地主要拼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政府的誠信度、市場的公平性、投資的安全性等,更加受當下的企業和投資者看重。
截至2023年底,安徽市場經營主體突破800萬戶。2023年省重點項目開工4304個,竣工2806個,全年項目投資增長13.6%。
源源而來的企業和項目,為何選擇安徽?
重商
更高站位抓作風,持之以恒優環境
2月18日,龍年首個工作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召開“新春第一會”,聚焦創建一流營商環境與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吹響新春第一聲號角。
新春第一會,企業坐“C位”,讓企業家們備受鼓舞。而這也是安徽連續第三年在“新春第一會”上聚焦營商環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充分彰顯了安徽持之以恒改作風、優環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決心和信心。
為了能面對面聽取企業訴求,為企業排憂解難,省委、省政府建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制度,去年以來,已連續在合肥召開了3次,原則上每2個月召開一次。
除在省內定期召開外,省委、省政府還先后召開滬蘇浙皖籍企業家、大灣區企業家、在京徽商企業家等多種形式的懇談會,與企業深入溝通交流。
3月2日,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赴北京,召開安徽省在京徽商企業家座談會。
與會企業家朱玉榮是安徽文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早在2021年,他將公司總部由北京遷到池州。會上,朱玉榮說:“作為民營企業代表,我深切地感受到安徽省各級政府對于民營企業發展的關心與支持,公司將繼續秉承創新、務實、合作的精神,與政府攜手并進,助力池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span>
省級層面釋放出重商親商的強烈信號,全省上下圍繞營商環境建設持續發力。2023年,安徽省、市、縣(市、區)共召開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座談會)1310次,解決民營企業問題訴求6933個。
民營企業家懇談會,堅持頂格傾聽、高位推動,堅持馬上就辦、真幫實扶,舉一反三、由點及面,有效解決了一大批企業反映的問題,已成為政企溝通的重要渠道、服務企業的重要陣地和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載體。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每年初,安徽省都會發布年度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政務工作?!秳搩灎I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在納稅、跨境貿易、政府采購、政務服務、招標投標、市場監管等18個領域推出100條舉措,全面優化安徽營商環境。
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撐的需要。去年底出臺《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已正式實施。條例總結經驗做法,充分借鑒外省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立法經驗,從構建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等多個方面,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具體規定。
江淮大地,人人重視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時時處處都講營商環境的氛圍日益濃厚。
安商
服務不斷升級,企業落戶“無憂”
滁州市百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全椒縣的一家以生產調味醬為主的食品生產企業。近年來,企業發展勢頭強勁,需要新辟廠址,擴大生產。按照以往的規定,需要重新辦證,再申辦設立一家新企業,才能同時在兩個廠址生產。這無疑是件麻煩事兒。
為了給企業紓困解難,滁州市市場監管局推出了食品生產許可“一證多址”改革,即一張許可證登記多個生產地址,企業只需要提交一次材料就可辦理多個廠址的食品生產許可證,免去了重復提交材料和后續變更、換證等麻煩。
既來之,則要安之。清除“準入準營”領域的隱形壁壘,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第一步。
安徽全面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針對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餐飲店、企業注銷等高頻事項,深化市場準入、準營、退出等“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
助力廣大企業減少辦事成本,“皖企通”App集成涉企業政務服務、政策服務、信息服務等,為經營主體提供一網式政務服務。
土地、資金、人才……生產要素有保障,企業才能健康發展、項目才能快速落地。
小微企業普遍無資產或輕資產,融資擔保難。針對這一情況,我省建立從省到縣(區)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為缺信用的擔保,為風險大的補償,為成本高的貼息,2023年,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保余額2890.76億元,居全國第2位。
企業如何找到合適人才?人才如何尋到心儀崗位?早在2017年,我省采取省級集中模式,整合省、市、縣就業服務網和人才服務網資源,上線安徽公共招聘網,打造數據集中、服務下延的全省公共招聘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超20萬戶,累計發布招聘崗位911萬個,人才注冊求職簡歷超54萬份,發布線上線下招聘會超17萬場。
常態化對標學習先進做法,打造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圍繞加快提升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水平,《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2024版)》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獲得水電氣網、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勞動力市場監管等領域,推出33條舉措。
今年,我省還將強化“要素跟著項目走”,拓寬豐富“有效投資E服通”應用場景,對省級調度項目100%開通“問題直通車”,推深做實“1+10”項目融資對接,即“1”個線上常態化推送平臺、“10”場線下專題對接活動,全年計劃完成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投放1000億元,促進重大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提效。
護商
提升監管效能,為企“撐腰打氣”
近日,省市場監管局印發通知,要求省直有關部門、中央駐皖單位對2022年7月以來的所有收費項目開展自查自糾,并根據投訴舉報情況進行重點抽查檢查。
全面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近年來,我省不斷提升市場監管效能,力求營造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把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作為建設統一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我省加強重點領域商業賄賂行為治理,開展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創新試點,形成公平競爭制度實踐典型案例,并且,開展整治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突出問題專項行動,聚焦公用事業、共享單車等重點領域,集中查處一批有影響力的典型案件。
一些地方在政府采購方面存在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等問題。對此,我省常態化清理政府采購領域隱形門檻和壁壘,以零容忍的態度,對采購人傾斜照顧本地企業、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歧視待遇等四類行為進行清理排查;圍繞公開招標、競爭性磋商等七種政府采購方式,制定發布省級統一的采購文件示范文本,推動隱性門檻和壁壘及排斥競爭行為源頭防范。
我省暢通企業異議和投訴舉報受理、問題線索征集渠道,常態化清理排查和糾正各類針對不同所有制企業、外地企業設置的各類門檻、不合理限制和差異化待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等方面,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同等待遇。
市場監管“無處不在”,更要“無事不擾”,才能給市場經營主體營造更加包容開放的發展環境。為減少多頭重復檢查,我省完善“一業一查”模式,省市縣三級統籌制定部門聯合抽查工作計劃,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
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全省上下既重招商又重安商,想企業之所想、想企業之將想、想企業之未想。
全國工商聯“2023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顯示,安徽營商環境得分與口碑均位居全國前十;安徽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蟬聯全國前三,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連續6年位居“非常高”水平。
面對著復雜的宏觀環境、面對著市場經營主體的殷切期盼,全省上下將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進作風,推進營商環境不斷邁上新臺階,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