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涇縣昌橋鄉孤峰村有一家油布傘廠,一直堅持用傳統工藝手工制作油布傘。生產的油布傘不僅在滬蘇浙熱銷,還沖出國門走向世界,遠銷歐洲、北美洲及東南亞一帶,甚至在日本和韓國出現過一把油布傘百人競購的場面。
“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遮風避雨、并進高升等諸多美好寓意。不僅寓意好、造型美,制作精良的油布傘實用價值高、使用壽命長。目前,整個安徽省,只有我們一家仍在堅持古法生產油布傘。該制作技藝也入選了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涇縣國民油布傘廠廠長鄭國民自豪地介紹。
鄭國民出生于1970年。他家祖祖輩輩精通制傘,他自己從小學藝。
上世紀80年代末,受外來鐵制洋傘的市場沖擊,傳統傘廠紛紛倒閉或轉產,傳統手工制傘技藝面臨失傳的危機。為了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鄭國民于1987年全身心投入到制傘事業中,1991年創辦了涇縣國民油布傘廠。
制傘過程中,他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超越。
他堅持手工制作,從原材料生產到成品傘,所有工序均由手工完成。選材上,主要選用當地朝陽山崗中五年以上老毛竹做傘骨,精選上等硬材做傘蘆,純棉布或絲綢經天然的桐油及輔料熬制涂制傘面,這樣制作出的油布傘防水性好、精致牢固、抗風、經久耐用且絕緣防雷。
在原有基礎上,他創新雨傘外觀,在保持孤峰油布傘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將其發展為工藝裝飾品。“櫻花傘是我們廠的得意之作之一。”鄭國民介紹,櫻花傘屬于工藝傘,傘面櫻花制作工序十分繁復,稍微有一點瑕疵,整把傘都會報廢。為此,鄭國民多次上門請求與浙江美術學院合作,終于在專業畫師的配合下,櫻花傘得以誕生。目前,“櫻花傘”遠銷東南亞等海外地區。
同時,由他創制的“宮廷工藝油布傘”“寶劍傘”“庭院文化傘”“絲綢工藝傘”分獲2019、2017、2016、2015年安徽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徽工杯”金獎、金獎、銀獎、銅獎。制作的太陽傘、裝飾傘、彩繪傘等各類工藝傘,多次在國家、省級博覽會、文博會、非遺產品展中獲獎。新開發的竹木結構綠色生態環保傘出口荷蘭、德國、美國、加拿大等。
鄭國民也憑借著優秀的制作技藝成為“全國制傘專業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促進會理事”,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油布傘QB/T4742-2014》行業標準主要起草人,被授予高級工藝美術師、安徽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宣城工匠、涇工巧匠等榮譽稱號。
油布傘制作已有4000多年歷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把象征江南詩情畫意的油布傘,近年來,鄭國民還聚焦體驗教學,于2017年建立了非遺涇縣油布傘展覽館和研學基地。
基地吸引了眾多傳統文化、傳統手工制作技藝愛好者及在校師生來此研學,讓不少海內外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通過鏡頭記錄這項古老工藝。據統計,2017-2019年期間,基地共接待各地游客近10萬人次。研學基地還被授予“中國——涇縣最佳攝影點”稱號。他的先進事跡也引發不小的報道熱潮,中央電視臺《中華百工》向國內外紀實報道鄭國民和他的油布傘制作技藝,新華社以題為“活態傳承、讓古老油布傘歷久彌新”對鄭國民堅守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作了報道。2018年鄭國民受邀參加故宮博物院大型文化項目《宮囍·龍鳳呈祥》的制作,他的3件油布傘作品被中國傘博物館收藏。
古法制傘,傳承技藝。涇縣國民油布傘被評為“安徽老字號”企業,成了浙江橫店、江蘇無錫等影視城定點古傘道具生產廠家。知名電視劇《長征》《井岡山》《那年花好月正圓》《花謝花開花滿天》等的布景傘,全部出自涇縣國民油布傘廠。該廠每年僅收購制傘原材料,就能為當地農戶增加200多萬元收入。(宣城日報記者 劉暢)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