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就是只要堂堂正正做事,坦坦蕩蕩為人,就不怕外界的說三道四和惡意誹謗。為官者更是如此,只要始終堅守原則底線,堅持按規律辦事、按規矩做事,用實實在在的政績說話,“影子斜”的質疑便會不攻自破。但時下卻出現了一種“身斜影子正”的反常現象:有的領導干部精于形象包裝,善用輿論作秀,用精湛“演技”打造親民人設,以虛假政績掩蓋腐敗行徑,一時蒙蔽民眾雙眼,收獲贊譽無數,這一現象值得高度警惕。
正所謂,“名是實之賓”。唯有踏踏實實的付出與實實在在的成績,才能贏得真正的贊譽與認可。“身正影子斜者”固然會遭受短暫的誤解與非議,但“身正者”往往擁有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與久久為功的底氣毅力,無需刻意自證,其為百姓做的實事也會口口相傳。反觀“身斜影子正者”:臺上“一本正經”,臺下“蠅營狗茍”;鏡頭前“躬身為民”,鏡頭后“雁過拔毛”;表態時“慷慨陳詞”,落實中“敷衍塞責”。長此以往,當“會干的不如會吹的”成為潛規則,“拼命的不如吆喝的”變成風向標,欺上瞞下、投機鉆營的歪風邪氣自然會大行其道,甚至催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這不僅寒了實干者的心,更動搖了執政根基,讓黨和人民的事業蒙羞。
祛邪必須扶正,激濁方能揚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要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破除“身斜影子正”的亂象,需以制度之“尺”丈量真業績,用監督之“網”過濾假作為。一方面,要重塑考核評價標準,破除“唯流量、唯熱度”的評價機制,樹立“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的鮮明導向,將工作實際效果和群眾滿意度作為考核“硬指標”,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真正讓干部考核少些“美顏特效”、多些“素顏曝光”,切實讓實干家脫穎而出,讓演技派無處遁形。另一方面,要構建全周期監督管理體系,強化大數據監測,整合紀檢監察、媒體、群眾等各方監督力量,讓權力在陽光下規范運行。同時,強化追責問責力度,針對“人設崩塌”“濾鏡破碎”事件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責任,也嚴查推薦、包裝其“走紅”的失職瀆職者,通過責任捆綁形成震懾效應,以剛性約束倒逼干部隊伍破除虛浮之風,回歸務實本色。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