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2020年7-8月份“阜陽好人”評選中,太和縣二郎鎮集西村盲人演唱團三名成員王士林、孫傳仁和李艷榜上有名,他們幾十年來敬業奉獻、為群眾義務演出的事跡受到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贊。
盲人演唱團負責人王士林今年53歲,從事演藝事業已經有35個年頭。王士林告訴筆者,3歲那年他生了一場病,因誤診導致雙目失明。在黑暗與孤獨中,漸漸長大的王士林喜歡用收音機聽戲,京劇、評書、豫劇等,聽多了就開始慢慢模仿著說唱。在戲曲的陪伴下,他的性格開朗了許多,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心中也有了學唱戲的想法。
1983年,16歲的王士林拜當地一位民間藝人為師,學習三弦、墜胡、京胡等樂器。王士林無法識譜,也看不到師傅的手法和動作,師傅就手把手教他,每首曲子都要花上比常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后來,王士林又拜在當地琴書師傅劉純玉門下,在這里遇到了盲人孫傳仁,兩人一同潛心學習琴書。3年后學成出師,王士林、孫傳仁開始搭檔四處演出。
1987年,王士林在一次演出時,結識了會拉墜胡的盲人藝人李艷,從此三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搭檔,王士林唱琴書,孫傳仁和李艷伴奏,各負其責,配合默契。“琴書被列入第三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接地氣,有韻味,深受老百姓歡迎。2018年,我們仨在縣文化部門的幫助下,正式組成盲人演唱團,經常受邀參加文化下鄉演出活動。”王士林說。
舞臺上,三人穿著統一服裝,戴著墨鏡,除了演唱傳統段子,還表演許多弘揚主旋律的作品。此外,他們還克服種種困難,親自創作出一些如脫貧攻堅、抗擊疫情、掃黑除惡等反映新時代的作品。2019年底,三人共同創作、精心打磨的《精準扶貧得人心》在太和縣群眾文藝匯報演出上精彩亮相。節目中,李艷唱詞,王士林拉京胡,孫傳仁拉墜胡,三人配合默契高質量完成了表演,臺下掌聲如雷。“當我們手搭著肩謝幕下臺時,觀眾再次用掌聲致意,這一刻讓我難以忘懷。”提起這段經歷,王士林至今仍很激動。
王士林告訴筆者,近幾年,他感覺自己過得很充實、很幸福,生活得很有意義,真正體驗到了人生價值。“為了帶動更多年輕人學琴書,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我打算將演唱團擴大規模,成立民間劇團,劇種包括琴書、豫劇、大鼓等多種形式,吸納更多演員加入。這是我心中的夢想。”(作者 薛建邦)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