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親愛的戰友,你們過得還好嗎?”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住在蕪湖的90多歲志愿軍老戰士莊燕勞,對幾十年前朝鮮戰場上戰友犧牲前的一句囑托,依然銘記在心。為了完成戰友的囑托,莊燕勞無悔送子,替戰友盡孝,演繹了一段大義踐諾的動人故事。
時間回到68年前的崢嶸歲月。1952年,莊燕勞懷著保家衛國的決心,隨軍來到朝鮮戰場,成為志愿軍某部文工團小組長。小組里有位安徽籍戰友黃鶴,與莊燕志趣相投,十分親密。當年9月下旬,文工團在一次行軍途中遭到敵機轟炸。目睹戰友傷亡,黃鶴心情悲痛,似有不祥預感。他對莊燕勞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已經結婚生子了,可我還沒有成家。假如我犧牲了,你一定要為我生個兒子,讓他長大后為我父母養老送終。”為了安慰黃鶴,莊燕勞沒有細想,便一口答應下來。
孰料一語成讖,就在次日,文工團行進中再次遭敵機轟炸,黃鶴當場壯烈犧牲。最親密的戰友在眼前倒下,莊燕勞頓足捶胸、悲痛欲絕。安葬好戰友后,他站在黃鶴墓前鄭重發誓:“永別了,親愛的戰友!你的話我記住了。請放心,這輩子一定完成你的心愿!”
黃鶴犧牲的消息傳到黃山屯溪,父親黃秀蒲受到巨大打擊,但在給部隊的回信中卻堅定地表示:“吾兒雖去,精神猶存,期盼沒有倒下的戰友們用歌聲化作復仇的怒火,射向每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敵人!”黃父的覺悟與大義令大家非常感佩,上級將這封信在全團公開宣讀,激起很大反響。此后,莊燕勞繼續給黃鶴父母寫信,真誠地表達了要代黃鶴給二老當孩子的心愿。在一次奉命回國辦事途中,他特地趕往屯溪看望黃鶴父母,跪倒在烈士雙親面前說道:“爸爸媽媽,黃鶴不在了,我就是二老兒子。我來替他盡孝守護你們一輩子。”
金達萊下泣血諾言,踐諾送子義薄云天。1954年3月,莊燕勞隨部隊凱旋回國。此時,文藝小組10多名戰友,已有多人犧牲在朝鮮戰場。作為幸存者,莊燕勞的耳邊久久地回蕩著黃鶴的遺囑。英雄已去,我來安魂。他與妻子黃妊芳商量,再要一個孩子,完成戰友的遺愿。雖然家中已有兩兒一女,本已不打算生孩子,但重情重義的黃妊芳再三思考后仍然同意了莊燕勞的請求。
1956年10月,一名男嬰順利出生。登記戶口時,莊燕勞為孩子取名黃松,希望他能繼承烈士黃鶴的遺志,像黃山松一樣堅韌挺拔。黃松1歲多時,莊燕勞和黃妊芳親自將他送到屯溪老街口的黃鶴父母家。二老失去兒子后,得到孫子,十分寬慰。因孩子年幼離不開母親,黃妊芳就住在屯溪數年,撫養孩子、照顧二老。此后多年,每逢采茶、割稻的農忙季節,莊燕勞都主動來到黃家“頂缺”務農,與黃鶴父母和叔伯兄弟等情同一家。
不僅是黃鶴,對文工團其他犧牲戰友的家庭,莊燕勞也竭力幫扶。部隊實行薪金制后,莊燕勞和其他幾位戰友相約,將第一個月工資全部寄給了烈屬。他還先后登門看望另外兩位烈士家人,作為兄長幫扶烈士的弟弟妹妹成家立業。
老驥伏櫪壯心在,弘揚精神慰忠魂。如今,90多歲的莊燕勞早已退休。多年來,他積極發揮余熱,致力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足跡遍布蕪湖市幾十所幼兒園和中小學。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老人覺得,這正是對逝去英烈最好的告慰與緬懷。(記者 汪國梁 通訊員 張應松)
責任編輯:桑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