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家庭是每個人實現社會化的基本場域,和諧的家庭關系、嚴正的家教、優良的家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進一步加強鄉村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為鄉村發展增添文明底色,鑄牢振興之魂。
以文明家庭培育鄉風文明。家庭文明是社會文明的基石,對于鄉村而言,家風關乎鄉風、民風。通過文明家庭建設,以民風促鄉風,可以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一要倡導家庭文明觀念。要適應農村家庭組織、家庭結構的深刻變化,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傳承中華孝道,倡導忠誠、責任、親情、學習、公益的理念,加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二要挖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對鄉村中的祠堂、牌坊、家譜、古典書籍等古跡進行保護,實施家風廊、廳、館的建設,構建家風、鄉風文明建設的教育、展示基地,開展以詩書傳家、以德治家、廉潔保家、開明齊家等為內容的宣傳教育,將優秀的鄉村特色文化與民俗、民情、民風相融合,與文明家庭建設相結合,讓家庭在社會氛圍中感知家風文明的宣傳教育。三要舉辦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圍繞勤勞致富、崇德向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等內容,深入開展“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創建活動,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舉行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評選活動,建立文明家庭評選和表彰制度,對表現突出的文明家庭給予獎勵,激發農民榮譽感上進心,引導農民群眾向上向善。
以嚴正家教培養鄉村人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們從牙牙學語起就開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鄉村家庭教育不僅是一個家庭的事,更是全社會的事,它關系到鄉村人才培養和振興。首先,加強教育幫扶。設立社區家長學校等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并著重提高他們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依托鄉村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開展家庭教育知識、理論政策宣講等活動,側重通過農村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和榜樣的宣傳,激發農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和投入。其次,推動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將中小學校、幼兒園也納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計劃,加強鄉村教師業務培訓的內容,定期組織座談、家訪、家長會,指導鄉村家長學習、了解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打造學校、家庭攜手共進的教育模式。最后,整合社會各界力量。農村各級政府及農村基層婦聯、兒童組織和基層社區、村委會和居委會等要切實關注和重視農村中小學生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特別是對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做好教育幫扶;對那些確實缺乏家庭教育能力的家庭給予保障和支持,如依靠各類社會機構、公益慈善組織、志愿工作者等設立為留守兒童家庭、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等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的工作站,或者設立課后服務中心、行為引導工作站、心理咨詢服務工作站等,為這些農村特殊家庭提供切實的家庭教育指導和幫助。
以良好家風強化基層黨建。重視家風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家風問題絕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其連著黨風政風、民風社風。將優良家風融入農村基層黨建,可以進一步加強農村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提升村“兩委”的領導力、服務力、發展力和內動力,增強農村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能力,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共同推動鄉村振興的能力。要積極教育引導農村黨員干部深刻認識家風的重要性,將家風建設與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容,始終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要完善農村黨員領導干部考核監督各項制度,把家風升華為黨員領導干部考核重要內容,把黨員領導干部個人報告有關事項同監督檢查結合起來,增強發現家風問題針對性,同時對于考核監督結果要及時反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處理。在農村干部家屬中開展“樹廉潔家風 建最美家園”“爭當家庭廉內助”等主題活動,引導干部家屬認清好家風與好作風的關系,當好“廉內助”、常吹“清廉風”,切實樹好家風、護好“后院”。黨員、干部更要以高標準、嚴要求對待家庭成員和身邊人,加強對家屬子女的教育管理,經常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敲警鐘,督促他們走正道、務正業,高度警惕特權思想產生和特權現象出現。
(作者:鮑紅信 單位:池州學院。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VSZ033]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