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三次在合肥考察,均安排行程調研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等情況并提出明確要求。安徽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堅持不懈抓好新興產業“雙招雙引”和產業培育工作,推進未來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上持續發力。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塑造高質量發展優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出臺政策引導一大批高校、科研院所支持產業創新,支持企業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衍生出一大批優質企業,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鏈式集群。以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契機,積極推動各類產業創新中心建設。積極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制定“創業安徽行動方案”,打造出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類獨角獸企業或“小巨人”企業,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以資金鏈支撐產業鏈創新鏈,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安徽遵循市場邏輯,促進產業和資本高效對接。利用政府“耐心資本”力量帶動民間資本加持新興產業發展,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注資本地企業獲得發展壯大。遵循科研成果轉化規律,運用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私募基金,助推技術型創業企業快速發展。政府建立與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私募基金等相對應的種子基金、創投基金和產投基金,“以投促創”培育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發展。安徽突破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探索出借助資本力量“以投帶引”“以投促創”模式,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的整體調整,努力實現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新興產業聚集地。安徽落實國家重大產業發展戰略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秉承因地制宜原則,計劃打造若干萬億級、10個以上千億級新興產業,培育5個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建設30個左右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新興產業基地。著力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新興產業力量,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智能家電、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等十大產業,走出一條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新賽道。將“因地制宜”和“因技制宜”相結合,圍繞科研基地,布局建設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低碳能源等重點領域,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大力探索“從0到1”的產業新賽道,努力實現應用研究“從1到100”新跨越。
■ 劉志迎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