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罩菸幕侵腥A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安徽優秀鄉土文化的金名片,底蘊深厚、魅力獨具、內涵豐富、遺存眾多。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打造文化遺產的“徽州品牌”,書寫保護傳承和利用的動人篇章。
做好機制創新文章,夯實筑牢保護屏障。保護徽州文化遺產是系統工程,需要做好統籌設計,構建保護傳承全過程工作機制。一是健全資源資產管理機制。系統梳理徽州文化遺產數量、地理分布、基本形態、保存利用等情況,建立文物文化資源總體清單和重點保護清單,完善跨區域的徽州文化遺產“身份證”和信息管理體系,及時對徽州文化遺產開展數字信息采集、數字測繪和數字建檔,摸清基本家底。二是建立保護傳承協調機構。徽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點多面廣,涉及領域、部門眾多,堅持完善制度與規劃引領并重,在保護、督察、監管上加強統一,進一步健全資源調查、保護規劃編制、保護更新實施、專項體檢評估、監督檢查反饋全過程工作機制,做到保護有效落地。三是完善保護投入保障機制。健全徽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經費保障分級投入機制,將徽州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到省、市、縣級財政預算,增加預算資金投入。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等多元化方式,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解決徽州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資金難題,確保資金有效供給。
做好凝心聚魂文章,實現精神價值引領。挖掘徽州文化遺產的時代價值,創造性轉化為現實精神力量是對徽州文化遺產最大的保護和最好的傳承。一是融載道德教化。提取徽州文化遺產蘊藏的文化基因,挖掘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之處,將其體現的民族氣質與德治精髓全面展現,作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凝聚廣泛社會共識。二是融塑人生境界。徽州文化遺產中體現“賈而好儒”“貴和尚中”“以義統利”等思想觀念和展現智慧結晶的審美理想仍有啟迪人心、浸潤心靈的力量。強化教育引導,通過文化講堂、研學活動、展示展演、節日教育形式與當代人的精神生活連接,不斷汲取徽州文化遺產的人文精神養分,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化育心靈,陶冶情懷。三是融進日常生活。探究徽州文化遺產資源的精神內涵,找到與現代生活的交接處、結合點,推動徽州文化文物資源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結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間、公共設施、公共藝術的規劃設計中,促進徽州文化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實踐,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做好活化利用文章,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實現徽州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關鍵在于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競爭優勢。一是打造文旅深度融合超級IP。圍繞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將徽州文化遺產資源融入旅游演藝、主題酒店、主題公園、文旅小鎮、文化節慶、體育賽事等旅游生態體系,通過創意策劃與現代表達,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IP。二是培育文化數字化新場景新業態。堅持數字賦能,實現數字藏品、線上文娛直播、“云游”博物館、古村落的場景創新,滿足消費者文化需求。運用科技化、藝術化手段將徽州文化遺產資源稟賦與游戲開發、微短劇、網絡文學創作有機融合,通過跨界合作和衍生品開發等形式,延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持續形成品牌效應。三是加大非遺產品開發力度。激活藝術創意引擎,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且具有影響力、傳播力的徽州文藝精品力作。樹立品牌意識,挖掘提煉徽州文化遺產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符號,鼓勵創造承載文化標識、融合現代元素的徽州文創作品,激活徽州非遺“遺珠生光”。
做好傳播交流文章,擴大高質量發展效能。多維度、全方位地開拓徽州文化遺產交流傳播局面,契合徽州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時代需要。一是加強文化交流。積極參與國內外文化遺產活動,分享徽州文化遺產傳承利用經驗成果。謀劃世界文化遺產大會、國際徽學大會,策劃各類文化旅游交流活動,展示歷史底蘊與現代魅力,推動徽州文化遺產破圈出圈,走向世界。二是豐富傳播方式。堅持主流媒體傳播陣地,結合網絡傳播、創意傳播等方式,實現從“秀肌肉式”傳播向注重“柔性傳播”轉變。推動徽州文化遺產內容的電影、紀錄片、網絡文學走上國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擴大傳播覆蓋面來贏得世界輿論的更多關注、更多聚焦。三是實現傳播互動。借助大數據技術,對網絡用戶的興趣偏好與文化需求進行精確畫像,分析受眾的文化偏好和使用習慣,精準推送受眾喜聞樂見的徽州文化遺產內容,促使受眾跟著遺產去旅行,跟著文化去打卡,主動通過社交媒體宣傳徽州文化遺產,促成相互關注、相互轉發,引起社會關注,向世人展現推廣徽州文化遺產,提高知名度、美譽度。
(作者單位:銅陵學院,安徽大學。本文系省高校科研優秀青年項目[2023AH030102]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