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熱搜上的新聞引發熱議。
一則發生在江蘇南京。據央視網10月22日報道,一名患者在就醫檢查時,因工作忙想要返工,但被醫生扣住勸說了半個小時,并被拽進搶救室——經查,該患者患有不穩定型心絞痛,前降支血管堵了95%,且有血栓,如果不及時救治極可能出現惡性心律失常或猝死。
另一則發生在湖北黃石。據九派新聞10月22日報道,一位少年因爺爺患癌坐頂樓崩潰大哭,接警民警一句話點醒少年,“一直看腳底下你是走不好路的,必須要眼睛看得長遠一點”。男孩情緒緩和后,民警抓住時機將其救下。
兩則新聞的開頭都讓人揪心,但結局讓人暖心。其中的“反轉”,都是因為醫生和警察的“執拗”:醫生極度認真,堅持勸說,不放有生命危險的病人走;民警極度負責,多說了一句話,“話解”了少年的心結。正是他們在崗位職責范圍內多做的這“一點點”,成功挽回了兩條生命和他們的家庭,也在不經意間撥動了人們心中那根溫暖的弦。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寶貴的職業精神和善良的心。
類似這樣閃爍著職業精神微光的暖新聞還有不少——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灣東水電站職工甘宇和羅勇放棄第一時間逃生,堅守崗位開閘泄洪,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今年8月,在回家路上,浙江紹興新昌縣輔警陳珊珊因工作本能多看了一眼,及時讓一位突發腦梗、在路邊跌倒的老人得到救治,轉危為安……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不動聲色地多堅持一分鐘,苦口婆心地多說一句暖心的話,義無反顧地多堅守一分鐘,責任心驅使地多看一眼,正是這樣一群敬業、精業的普通人,照亮了這個時代,守護了我們的生活,也捍衛了職業的榮光。
出現在這些故事里的溫情,也啟發我們思考工作本身的價值和意義。新聞里的醫生、民警、水電站職工……在他們眼中,工作應該不僅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是多了一種使命、一份熱愛。崗位內外,皆是職責所在,在細微之處更加用心,于無聲之處凝聚起職業力量,他們的工作價值和意義因此得到升華,職業邊界也因此得到拓展。想來,用這種極致的敬業態度去工作,用專業能力改變另一個人的命運,挽救“懸崖之上”的生命,這份職業帶來的價值感、成就感遠超想象。
在漫長的職業生涯里,這些多做“一點點”,可能就是普通與優秀的區別所在。
一名國外著名投資專家曾提出“多1盎司定律”:“取得突出成就的人與取得中等成就的人所做出的努力差別微小,僅僅1盎司。”就是這多付出的一點點努力,很可能會讓他們在日后邂逅意想不到的職業收獲。
在崗一分鐘,負責六十秒。在冗長細碎的時光中守望職責使命、守護質樸職業初心,多做一點,做好一點,再多一點,再好一點,簡單的工作重復做,重復的工作用心做。這或許就是每一個普通人在平凡崗位上的“英雄主義”,這也是職業教會我們的人生哲學。說不定哪一天,我們也會成為那“挺身而出的凡人”,救人于危難或困苦。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