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當下婚禮攀比現象仍然普遍,隨之而來的浪費觸目驚心。婚禮籌備策劃過程復雜,很多費用高昂的物料不管是否剛需,一股腦買下,用不上就扔;婚宴上,有時客人都走了,還有菜沒上完,許多菜一筷子沒動……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可到了新婚大喜上,為何形成了“砸錢即誠意”“奢華即正確”的誤區?說到底,無非是擔心檔次低了丟面子,排場不夠受輕視。結婚對于兩位新人乃至兩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大事。想把婚禮張羅得熱鬧一些、風光一些,可以理解。可不顧實際情況盲目耗費巨資,只會帶來不必要的負擔,甚至成為掏空錢包、挑起矛盾的導火索。
婚禮婚宴鋪張浪費問題久治不絕,也與行業服務魚龍混雜、缺少監督有關。商業化傾向導致婚禮各項服務價格攀升,市場競爭促使供給方提供更高端服務。比如,反食品浪費法規定,婚喪嫁娶、朋友和家庭聚會等需要用餐的,組織者、參加者應當適度備餐、點餐,文明、健康用餐。可現實中,一些商家卻反其道而行之,明里暗里帶壞了風氣,裹挾著一些家庭陷入攀比、浪費的陷阱。
治理婚禮攀比浪費問題,需要重申并樹立節儉的文明新風。古語有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說的就是文明素養會隨著也應隨著更好的物質基礎而水漲船高。珍惜“一簞食、一瓢飲”,諸如此類的習慣,不僅僅是行為上的自制、精神上的自覺,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對社會文明的負責。而理性節制的程度,也標注著個人和社會的文明水平。
文明是管出來的。破解難題,制度上也要發力。合理設計婚宴菜單,鼓勵提供“小份菜”“小份飯”;推動使用公共餐具,避免消費者餐后因菜品衛生等顧慮放棄打包……去年9月,《關于進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飲浪費工作的通知》印發,從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到發揮行業引導作用,再到加強部門監督指導等方面,構建起一整套制止婚宴餐飲浪費的制度機制。以此為標準,涉及婚禮的其他行業領域也有必要對標對表,出臺相應規范。依規依據,形成政府、行業、社會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婚禮市場健康發展,節儉辦禮也就有了更現實的基礎。
這兩年,極簡婚禮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大氣而不失簡約,體面而不失實惠,讓人眼前一亮。說到底,再奢華的婚禮也不能代表婚姻的實質,儀式終究只是儀式,愛人之間的感情才是幸福生活的根基。多些真心實意,少些面子排場,才能回歸婚禮最初的本質。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