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行安裝“兒童座椅”,無論是對騎車的大人,還是對乘坐的孩子,都會造成安全風險。
使用共享單車騎行時,能不能帶孩子?最近,一種外觀類似一塊木板的前置“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在社交平臺受到關注,吸引不少家長購買使用。實際上,這種結構簡單的“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存在嚴重風險隱患,很容易導致兒童受傷。
據新京報報道,今年5月,北京市豐臺消防救援支隊緊急救援了一名腳被卷進共享單車前輪的女童。這起事故的原因,就是家長使用“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導致女童的右腳不慎卡在了前輪支架與車條之間。
很多人都有坐在自行車后座,由家長騎車帶著上下學的童年記憶。根據《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等地方性法規的規定,成年人駕駛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可以在固定座椅內載一名12周歲以下的兒童。
但有關法規說得很清楚,自行車載人需要“固定座椅”。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共享單車都沒有設置可供兒童乘坐的固定座椅。強行安裝“兒童座椅”,無論是對騎車的大人,還是對乘坐的孩子,都會造成安全風險。
正如《北京市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的規定,不得使用自行車載人,不得擅自加裝兒童座椅等設備。對于違法使用共享單車載人的,當事人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作為解決城市通勤“最后一公里”難題的手段,共享單車是面向通勤族為主的產品,與設計有固定兒童座椅、可供載人的自行車存在顯著差別。共享單車的輪子沒有“防卷入護欄”,也沒有后座支架,根本不具備安裝兒童座椅的條件。
由此可見,家長使用所謂“共享單車兒童座椅”,既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也是對自家孩子安危的不負責。一起起事故的發生,已經給很多家庭帶來沉痛的教訓,家長還須引以為戒,切莫為了省事罔顧安全。
目前,“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在一些網店熱銷,商家宣傳“主打方便快捷”“兼容市面上90%以上的共享單車”,甚至成了網紅爆款,這客觀上也鼓勵著部分家長嘗試購買。對此,電商平臺要加大商品類目審核力度,處置商家的違規宣傳,及時下架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
與此同時,交管部門也要加強現場執法,及時制止使用共享單車帶孩子的行為。根據不同情節,通過提醒、警告和罰款等各種方式,讓家長意識到這一行為的危險性,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與健康。
此外,共享單車平臺還應盡到管理責任,防止用戶騎車時帶孩子。具體而言,可以通過交管部門反饋的執法信息或社會舉報信息,對違規用戶實施信用分處罰,限制其使用共享單車功能;還可以通過手機App、自行車內置語音等渠道,提醒用戶不得違規改裝自行車。
有關報道顯示,我國于2011年12月30日發布了《機動車兒童乘員約束系統》的國家標準,但截至目前,仍未有針對非機動車兒童約束系統的國家標準。防止“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威脅兒童安全,還要完善自行車兒童座椅的規范標準,阻止不合規產品上市。
相比80后、90后家長小時候,如今城市里各類車輛多了不少,路況復雜程度不可同日而語。騎車帶孩子出行,務必要更加小心,除了檢查自行車的車況、謹慎騎行,必要的時候,也可以使用頭盔等安全防護用品。
面對部分家長騎車帶孩子的需求,一些共享單車企業也在部分城市投放了親子共享單車。這些共享單車有固定的后座位,配備反光條和警示標語,可供符合一定年齡、體重條件的兒童乘坐。
總之,家長帶孩子騎行,必須嚴格遵循當地道路交通安全法規,選擇合規產品上路。畢竟,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