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貴溪市某區發生一起高空拋物案。一居民在小區路面騎電動車時,被樓上丟下的垃圾砸中,幸好戴了頭盔,僅頭部受到輕微震蕩。事發后,物業人員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求助。據貴溪公安通報,警方經過縝密調查、細致走訪、詳盡普法后,涉事男子在次日投案自首。目前,該男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高空拋物屢見不鮮,相關宣傳也很普遍,但由于高空拋物的隱蔽性較強,這么快就揪出肇事者的并不多見。8月24日,安徽一名孕婦散步時,被高空丟下的玻璃碎片擊中右腳,目前還沒能找出拋物者;2023年,福建一法院宣判一起不明拋擲物責任糾紛案,判定涉事居民樓的10戶業主平均分攤損失……與這些案例相比,江西省貴溪市這起事件的結果可謂大快人心,警方在調查過程中盡職盡責的表現也受到網友好評。
雖然事發小區未安裝高空拋物監控,被砸中者也沒有受到重傷,但警方并沒有小事化了,而是迅速開展了一系列行動:先在業主群內通報案件,呼吁住戶積極反映線索;再將高空丟下的垃圾送至司法鑒定中心,在傍晚飯點挨家挨戶走訪,采集所有住戶DNA信息進行比對;此外,還告知居民主動承認可減輕處罰,促使肇事者主動投案。這番思路清晰、緊鑼密鼓的行動,本身就是一種震懾,亮明了向高空拋物行為較真到底的決心。
對高空拋物說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用切切實實的行動較真到底,才是真正的零容忍;讓高空拋物者感到被法律懲處的疼,才有可能拔除“懸在城市上空的痛”。百姓的事只要想辦總歸有辦法。在這起案件中,警方的態度和辦案手段,值得各地在應對高空拋物案時借鑒學習;牢記百姓安全無小事,想方設法解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問題,也應該成為印在公職人員骨子里的DNA。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