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私家車擋救護車致老人看病延誤”相關新聞登上社交媒體熱搜,引發網友關注。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某小區內,因私家車司機不給救護車讓路,導致老人送醫被延誤并遺憾離世。當地警方第一時間介入調查,依法對私家車主作出了行政拘留處理。
急救就是和時間賽跑,就是為生命接力。上述事件中,從現場視頻可見,兩車相向行駛,救護車在后退,私家車在前行,而私家車后方及其左右都有騰挪空間。私家車主為何不給救護車讓路?其行為在多大程度上導致老人錯過最佳救治時間?這些有待相關部門深入調查,但從目前的情況已可以看出,涉事車主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令人不齒。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致使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不能正常進行,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對照來看,上述涉事車主被行拘,可謂罰當其責、咎由自取。
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這意味著,給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讓行,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法律不容許任何人肆意妄為。
然而在現實中,少數人總能找出若干借口,拒不給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讓行,到頭來害人害己。這樣的案例并非個別。如今年10月7日,在廣東陽江高速路段,一輛救護車載病重嬰兒赴醫院就醫,應急車道被一輛白色轎車一直占用,救護車不斷鳴笛也無濟于事。事后,涉事車主受到行政處罰。
公安部曾發布“破壞交通規則的十大不文明駕駛行為”,“未按規定讓行”居首位。按規定給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讓行,不僅關乎公德,更關乎他人生命健康安全、公共安全。此次警方對“私家車擋救護車致老人看病延誤”涉事車主依法處罰,是對依法治理“拒讓”現象重要性的又一次重申。
防范和遏制不給救護車讓道現象,須在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上下功夫,用足夠高的違法成本來震懾此類違法行為。對此,除公安、消防等部門要嚴格執法,還應鼓勵公眾以“隨手拍”等方式參與到治理中來,形成強大合力,讓任性者無處藏身。
懲戒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防范和遏制不給救護車讓道現象,還需公安、消防等部門廣泛開展文明交通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進企業“五進”活動,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普法宣傳,引導公眾將文明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對“拒讓”等陋習說“不”。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此次警方對“私家車擋救護車致老人看病延誤”涉事車主依法處罰,不失為一堂生動的普法警示課。它警示人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像上述涉事車主那樣任性胡來,或許能占到一時便宜,但終究要吃大虧、跌跟頭。我們每個人都要涵養對法律、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提升個人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時時處處嚴守法律和道德底線,自覺當好精神文明的踐行者和社會秩序的維護者。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