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非中將進一步加強合作,繼續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已同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不斷同各方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維護多邊主義的生動體現,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
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斷增進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中國近年來一直是非洲基礎設施發展的重要支持者。港口、鐵路、公路、大壩、能源等領域的合作項目在非洲多國落地生根,極大促進了互聯互通,帶動了非洲大陸發展。
中國企業在肯尼亞承建的蒙內鐵路聯通了內陸和沿海,有效縮減了運輸時間和成本,幫助減少碳排放,有助于加快肯尼亞及東非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加速落實非盟《2063年議程》。我曾多次乘坐蒙內鐵路列車,每一次都有舒適的體驗。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市區與喬莫·肯雅塔國際機場的內羅畢快速路同樣惠及民生,它將機場至市區的通行時間由之前的兩小時減少至20分鐘。我在非洲聯盟委員會任職期間,還參與推動了中國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項目。今年1月,一期項目正式竣工。這一項目意義重大,有助于提升非洲疾病預防、監測和疫情應急反應速度,切實造福非洲人民。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10年來,共建“一帶一路”為彌補非洲基礎設施赤字作出關鍵貢獻。未來,非中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前景仍然十分廣闊。非洲要發展、實現工業化,電力不可或缺,但目前非洲電力基礎設施仍較為落后。非洲綠色能源儲量豐富、發展潛力巨大,在中國技術和經驗的助力下,非洲國家將有能力更充分地開發綠色能源。
當前,許多非洲青年到中國留學,科學、技術、工程等專業尤其受到歡迎。年輕人是非洲的未來,許多年輕人在中國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回到非洲建設自己的國家,為非洲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添磚加瓦。
相信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非中將進一步加強合作,繼續為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作者為非洲聯盟委員會前副主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咨詢委員會委員)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30日 第 03 版)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