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強調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其中,首先要著力解決的就是干部亂作為問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會從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層面提出解決干部亂作為問題,無疑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政績觀是黨員干部從政、謀事、創業的總開關,政績觀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到干部的健康成長,更關系到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現實中,一些領導干部急功近利、盲目蠻干,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寅吃卯糧、舉債度日,甚至搞“統計造假”“虛假政績”等,主要還是因為政績觀發生偏差。聚焦解決干部亂作為問題,要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機制,多管齊下、綜合施治,筑牢防范干部亂作為的堤壩,引導督促領導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更好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
根本在增強黨性。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政績觀才能不出偏差。這就要健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的長效機制,引導領導干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錘煉黨性,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取向,涵養“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的胸襟,增強“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為黨和人民干事創業上,創造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政績。
關鍵在樹立導向。選人用人導向對政績觀具有重要影響,用什么樣的人就是倡導什么樣的政績觀。強化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堅持以實干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大力選拔那些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人民至上、為民造福,堅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做出突出業績的優秀干部;堅決不用那些政績觀不正的干部,已在領導崗位上的也要進行調整,更好地發揮干部選拔任用的風向標作用。同時,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任期制,保持領導班子相對穩定;健全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變動交接制度,防止“新官不理舊賬”。
要害在強化考核。政績考核發揮著“指揮棒”作用,深刻影響和塑造著黨員干部的政績觀。政績考核“考什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干部“干什么”。既要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績考核,優化指標設置、列出負面清單、劃出底線紅線,推動領導干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多做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得民心的事,又要強化考核成果運用,堅持以考促改、以考促用、以考促建,真正使真干假干不一樣、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引導領導干部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重點在嚴格監督。干部亂作為,往往打著干出一番業績、為民造福的幌子,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和隱蔽性,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督制約尤為迫切。堅持把政績觀錯位問題作為干部日常管理監督重要內容,注重發揮黨內監督、國家機關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各方面監督作用,特別是完善并落實“三重一大”決策監督機制,突出“一把手”這個重點,綜合運用好各類監督檢查成果,全面檢視領導干部政績觀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政績觀偏差,有效防范和糾正亂作為問題。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