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對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強調著力解決干部亂作為、不作為、不敢為、不善為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著力解決干部不作為問題。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是糾治不作為問題的有效手段?!跋隆钡碾y題不解決,就難以激活干部擔當作為的“一池春水”。牢固樹立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鮮明導向,嚴肅整治干部不作為現象,才能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
干部在其崗就要盡其責、謀其事、有其為,不擔當不作為就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對上敷衍了事,對下但求無事,導致抓工作浮于表面、有始無終。對此眼開眼閉、放任不管,就會破壞干部隊伍形象,損害黨和人民利益。干部“下得去”,活力方能“上得來”。
干部能上能下的難點是能“下”。要動態掌握干部現實表現,避免從抽象到抽象、憑感覺下結論,為干部“精準畫像”,才能準確認定“誰該下”。既用好年度考核、平時考核、任職考察、巡視巡察、審計、信訪舉報等常規手段,又注重通過實地考察、抽查暗訪、民意訪談、輿情收集等靈活方式,突出干部對大事急事難事處理情況的及時跟蹤,了解干部在群眾中的口碑,及時掌握干部擔當作為的情況,真正讓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無所遁其形。
推進干部能上能下,“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根本目的是激勵干部忠誠履職、擔當盡責。為此,既要落實好“三個區分開來”,進一步做好容錯糾錯工作,將工作實績實效和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干部擔當作為的“試金石”,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干事者撐腰,防止“誤傷”“誤下”;又要強化調整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后續跟蹤教育管理,對汲取教訓、努力工作、實績突出的適時重新任用。這樣,才能既鞭策不擔當作為干部,又保護好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
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常態化,關鍵是落實從嚴治黨和從嚴管理干部要求,強化黨委(黨組)及其組織(人事)部門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領導成員的責任,加強跟蹤問效和督查問責,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一方面,通過嚴格落實工作責任,推動各級領導干部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依規辦事,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教育引導干部增強組織觀念,正確看待進退留轉,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創造有利于推進干部能上能下的社會環境。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對干部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把標準降低到不違紀不違法就行的水平上。要探索“下”的良方,破解“下”的難題,向“不作為”干部說“不”,進一步提振干部精氣神和工作狀態,奮力書寫新時代的擔當答卷。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