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廣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驥伏櫪、老當益壯的健康心態和進取精神,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在重陽佳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銀齡行動”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向全國的老年人致以誠摯問候。回信傳遞出習近平總書記對老年人的深情關懷、對老齡工作的深深期許,讓廣大老年人和老齡事業工作者倍感溫暖、信心倍增。
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階段,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多年來,廣大老年人特別是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為主體的“五老”,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利用所學所長服務基層、服務群眾,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老年人的精神風貌。事實表明,堅持自覺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則,大力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積極引導老年人為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在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同時老有所為,就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發力量”。
參與智力援助是老有所為的重要渠道。老年人中有一大批具有經驗、技能、文化等優勢的老年知識分子,在某些方面有著年輕人不可取代的作用,是一支無需再行投資培養就可直接利用的智力大軍。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有利于挖掘二次人口紅利,減輕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沖擊和風險,緩解老齡化的壓力,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原動力。因此,要積極開展需求調研,廣泛動員教育、科技、農業、文化、衛生健康、體育等領域的老年知識分子參與智力援助,助力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銀發人才”余熱,用源源不斷的“銀齡智慧”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參與基層治理是老有所為的重要陣地。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深入,老年人已成為城鄉社區的主力軍。“老人穩則社區穩,老人安則社區安”。老年人具有了解民意、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等優勢,是推動基層治理的重要力量。鼓勵有條件、有意愿的老年人以志愿服務形式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糾紛調解、文教衛生、體育健身等活動,當好清廉家風倡導員,矛盾糾紛調解員、文明創建監督員、基層治安協管員,以“老”優勢展現“新”作為,讓老有所為成為基層社會治理新生力量。
參與社會服務是老有所為的重要平臺。隨著人口健康水平顯著提升,我國活力低齡老年人力資源充沛,社會參與能力較強。有調查顯示,超過七成老年人愿意參與維護社區衛生環境和社會治安等社區志愿服務。這就要充分利用老年人原單位、所在社區的有利條件,結合老年友好型社區建設,為老年人參與“銀發巡邏”、兒童托管、互助養老、全民參保、扶殘助殘等提供便利,鼓勵老年志愿者參與探訪關愛特殊困難老年人、殘疾人,支持具備相應條件的老年人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活力,大力發展老年教育,為低齡老年人有償參與社會服務搭建平臺、提供崗位。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老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讓老年人既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老有所為,離不開各級黨委和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老齡工作,聚焦老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完善政策舉措,推動老有所為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鄉村振興、科教興國、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等戰略相結合,延伸到經濟社會發展更多領域,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把老年人生活保障好、作用發揮好、權益維護好。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