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安徽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九月初,省委召開全省抗旱秋種會議時,六安地委書記徐士奇同志匯報,肥西縣到現在還有70萬畝稻坂田不能耕翻,連拖拉機都犁不動。溝塘又沒有水,麥子無法下種。其他各地市也都匯報相同情況。省委領導同志們都非常著急,于是經王光宇提議,萬里同意,省委決定,從集體耕地中借出小部分給農戶種“保命麥”,明年夏收以后立即歸還集體。
起先一個人借2分地,后來萬里同志定借3分。當時假設,一人借3分五口之家就一畝五,一畝五搞得好就能收獲一兩百斤甚至三百斤。省委發了電報給全省。除了借地種麥外,還鼓勵開荒種地,都是自種自有,不交征購。
誰收的多,誰吃得多,調動了千家萬戶的積極性,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齊上陣,用鍬挖,用榔頭砸,把洗鍋水刷碗水、洗臉洗腳水都用起來,有的還從遠地挑水種,各種辦法都用上了。在這樣的背景下,肥西縣山南公社黃花大隊私下里乘機把集體耕地全部都分到戶了。區委書記湯茂林和公社書記王立恒同意,對外保密。
十二月下旬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萬里、王光宇、任質斌、楊永良四位中委去參加。全會討論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兩個文件。文件總體上是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加快發展農業生產的,但明確寫了“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干”兩句話。萬里在華東大組的發言時表示,“不要寫不許包產到戶了,就保留一句不許分田單干吧,包產到戶與分田單干不是一回事。”萬里同志的這個意見登上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簡報,但是文件起草組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光宇同志告訴了周曰禮三中全會上的發言情況,周知道了萬里同志的態度,于是在他率隊下去宣講時,有意去了肥西山南,并把肥西縣委農工部長魏忠、施道周也一同約了去。
2月4日,那天是農歷正月初八,在黃花村開干群大會,宣讀中央兩個農業文件。聽眾炸開了鍋,最經典的是:“早也盼,晚也盼,盼來了兩個不許干!”周曰禮連夜趕回合肥,次日上午與王光宇一道向萬里匯報。萬里沉思良久,說這是大事情,我個人不好做主,通知省委辦公廳,明天開常委會,集體討論。事后光宇告訴我,可能萬里同志意識到這次常委會的意見不會很統一,會有爭論,所以這次常委會開會的地點定在稻香樓的西苑會議室,不在省委辦公廳大樓內。
在會上的發言中,有的同志提出,包產到戶不能搞呀,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堅決批判單干風。也有的同志說,引導農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方針。我們都是老共產黨員,不能走回頭路。還有人說,包產到戶確實能戰勝災荒,確實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農民歡迎包產到戶,但是現在中央文件明確講了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干,我們是不是再給中央寫個報告,請示一下,請中央表個態。
在這種情況下萬里同志說話了,他說王光宇同志自從五十年代中期就是省委書記處書記,是老資格的省委農業書記,請他講講他的意見。光宇同志發言首先回顧了安徽1961年搞責任田的情況。他說在三年困難時期,安徽有不少地方出現了非正常死亡,也就是毛主席說的餓、病、逃、荒、死,農民受到了很多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省委被迫搞責任田,結果當年就翻身。秋收以后,安徽農民不僅自己吃飽了肚子,而且還有余糧。責任田確實能夠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責任田確實能夠戰勝困難,農民非常懷念責任田。現在山南搞包產到戶,小麥生長得很好,苗情很旺,豐收有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制止山南這樣做,要讓他們搞下去。而且我還向省委建議,是否可以在其它貧困的地方,經濟不發達生產落后的地方,尤其是邊遠山區的貧困社隊,也允許他們搞一點包產到戶。但是一定要經過批準,有組織有領導地搞,不能撒手不管,否則會出亂子,出現后遺癥。
他的話剛落音,萬里同志立即說:“剛才光宇同志的發言對大家很有啟發”。接著又說,包產到戶能夠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能夠戰勝災荒,農民又強烈要求包產到戶,為什么不允許?我認為并不是干部不允許,而是多年來的極“左”政策把人搞怕了。他接著說,我提議,把山南作為省委包產到戶的試驗點。現時不登報、不宣傳、不推廣,干起來再說。到年底再做總結,好就堅持下去,不好就改回來。各常委紛紛表態,同意萬里同志意見。這樣就一致通過,形成省委常委決議:批準山南作為包產到戶的試驗點。
散會以后,萬里同志又專門交待一定要當地黨委加強領導,做過細工作,保護好集體財產不受損失,保護好水利設施;如何照顧軍烈屬、五保戶、困難戶,把這些問題研究好,解決好,不要授人以柄。
好事多磨。3月1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應當穩定》的“張浩來信”。說三級所有隊為基礎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基本經營制度,搞包產到組,是搞三級半所有制,是直接違背了我們中國農業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錯誤的,應當改變。
那一天,我和光宇同志出差在定遠縣,早上我倆在散步的時候,從手提收音機里面聽到新聞和首都報紙摘要報道的這條消息,光宇同志馬上就回到招待所,趕緊打電話給萬里同志。萬里同志說他也聽到了。他們兩個商議,立即讓省委辦公廳通知各個地方,現在是大忙時節,各種類型的生產責任制,不論是包產到組,還是個別已經責任到戶;不論是聯系產量還是不聯系產量的,一律都不要改變,不要動搖,不受報刊輿論干擾。
8月3日,省委召開專題省委常委會,再次統一思想,堅持山南試點不動搖。盡管此時包產到戶已擴大到山南全區六個公社777個生產隊,近八萬農業人口,比當初的試驗點大大增加了,萬里仍明確表態“讓他們搞,先吃飽肚子再說。”萬里同志堅定地支持群眾,常委們都共同擔當。
萬里兩次去山南視察指導。第一次是5月21日,主要是看麥子長勢,群眾情緒,指示區社黨委一定要加強領導,處理好相關問題,鼓勵湯茂林、王立恒大膽工作,不要怕。快年終時,他得知中央即將召開五中全會,他將調京工作,于是又抓緊于12月13日再去山南,要湯茂林詳細匯報各項配套規定落實情況,社會各階層的反映,要有具體事例。湯茂林講全區今年夏收小麥1005萬公斤,比上年增加近兩倍,征購任務超額43%完成任務,軍工烈屬和五保戶、困難戶的照顧逐戶列了表,有具體糧款數字,農民家家戶戶喜氣洋洋,社會治安從未有此祥和景象。面對聞風而來的農民,萬里在一位老奶奶家與群眾座談,當大家都問“明年還能不能再這樣干”時,萬里同志笑容滿面地說:“家家都增產增收的好政策,怎么會變呢?你們放心地干,祝今后的日子越來越好。”回程途中他對秘書許守和說,要把農村的這些新氣象,好消息,帶回北京,報告中央。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