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杜集區經濟開發區的淮北合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展廳,環保承載式全封閉導料槽、智能清掃器等智能環保高端設備映入眼簾。“我們一直堅持科技創新,注重自主研發,從一開始生產傳統礦山機械,轉型升級到智能環保的高端設備制造。”淮北合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科技研發副總劉磊表示,合眾的成功離不開科技創新。
記者了解到,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安徽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安徽省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的淮北合眾每年投入研發資金至少1000萬元,先后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擁有15項發明專利以及46項實用新型專利,今年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榮譽。“公司生產的設備主要包括自動糾偏系統、智能清掃系統、導料除塵系統、防破碎曲線落料管等四大類。我們的技術研發人員還經常去設備現場與客戶進行交流,現場測量、現場畫圖、現場出方案,幫助客戶解決技術難題。”劉磊介紹。
為支持科技創新,我市持續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持續實施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探索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揭榜掛帥”制度。支持企業建立創新平臺,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實施意見》,實施“一室一院一中心”創新平臺建設和新型研發機構培育行動,全市現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45家,2023年省重點實驗室獲批數量位居全省第三、皖北并列第一,省級企業研發中心申報成功率全省第二、皖北第一。
科技創新為原有產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和動力,產生了更加高端的產品和服務,推動了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位于淮北高新區的安徽理士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儲能及動力鋰離子電池研發、制造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公司生產車間內,伴隨流水線上機械手的精準操作,一枚枚“新鮮出爐”的鋰電池整裝待發。
“作為理士國際技術有限公司旗下公司,理士新能源瞄準鋰電池技術發展前沿,加強與高校院所技術合作,開發出了適用于通信運營商、戶用儲能、數據中心、電網儲能等領域的鋰電池產品。”安徽理士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苗介紹。
依托400多名技術人員的團隊、逐年遞增的研發經費,針對鋰電池、鈉離子電池存在的“卡脖子”技術,安徽理士新能源集中優勢資源,強力攻關,破解技術障礙,加速產業化進程。馬苗說:“目前我們公司正在與張久俊院士團隊合作攻關固態鋰電池新技術,通過技術創新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也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企業力量。”
近年來,立足“綠色轉型發展示范城市、國家重要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定位,我市以創新驅動發展為引領,在做好傳統產業的同時,全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綠色食品四大重點產業發展。積極做大“新三樣”,引導企業開展“三首”產品研發應用,在技術創新、財政金融和推廣應用等方面給予支持。今年以來,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改造項目312個,全球規模最大的60萬噸乙醇生產裝置建成運營,銀邦年產6萬噸復合材料用鑄軋帶材等重點項目投產見效。實施科技創新賦能工程和技術攻關專項行動,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6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新增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實現零的突破。
“我們將堅定不移下好創新先手棋,堅持以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抓手,聚焦‘四鏈’融合,圍繞我市主導產業,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賦能工程,著力提升創新質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端新表示。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