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全市生態環境和資規部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生態環境方面,安慶市堅持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安慶的天越來越藍、水越來越清、生態越來越優美。2023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首次監測時下降了32%,連續三年全面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長江(安慶段)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全市地表水優良比率較2015年首次監測時提高了10.6個百分點;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省級“無廢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安慶市“無廢城市”建設條例》頒布實施。
安慶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輔以必要的人工修復,做好保護和轉化兩篇文章。全市累計創成5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岳西縣、潛山市、懷寧縣、太湖縣、桐城市)、兩個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岳西縣、潛山市),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實現全覆蓋。安慶市持續聚焦特色物種保護,建成了安慶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長江(安慶段)已經成為江豚種群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被列為瀕危物種的東方白鸛今夏首次在菜子湖被記錄。安慶市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持續深化“兩山銀行”建設試點,建設大別山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心;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生態康養等特色生態產業,安徽古井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長風沙番茄谷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接續建成。
安慶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滿足人民群眾期盼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兩項重點工作。安慶市狠抓突出問題整改,聚焦人民群眾“家門口”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持續推動整治餐飲油煙、噪音擾民、惡臭異味、道路揚塵,保障人民群眾合法環境權益“四整治一保障”專項行動,累計整改問題6240個;連續三年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歷次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反饋的324個問題已經整改完成286個。安慶市著力推動綠色發展,持續推動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推動安慶石化、曙光化工等實施整體提升或搬遷入園,持續提升傳統產業綠色發展水平。
自然資源工作方面,安慶市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市劃定耕地保有量519.66萬畝、永久基本農田449.7萬畝,實有耕地534.1萬畝,實現“三連增”。安慶市和桐城市、懷寧縣、宿松縣因“耕地保護成績突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好、閑置土地處置效果明顯”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安慶市積極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時獲批,“一帶一軸一環三城”城市設計為安慶城區規劃建設確定“四梁八柱”;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2021年以來,“網格化”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5.21萬畝;實現項目用地應保盡保,2023年全市獲批建設用地5.62萬畝,位居全省第一。
安慶市抓緊抓實地質災害防治,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地質災害智能監測預警平臺,實現市縣鄉三級一體化垂直管理;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點845處,落實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化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責任編輯:陸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