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新春走基層”,歲歲都有新收獲。2025年“新春走基層”活動開展以來,全省新聞工作者下田間、入社區、訪企業、進工地,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推出一篇篇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優秀新聞作品,記錄各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的生動實踐,描繪江淮大地活力迸發的美好圖景,展現人民群眾歡度春節的喜人景象。
腳沾泥土,記錄銳意進取的時代新景
新春開門紅,奮力向前趕。從0時蕪湖港朱家橋繁忙的集裝箱碼頭,到10時全椒經濟開發區的鋁合金缸體智能化生產線;從17時金寨縣和襄高速鮮花湖特大橋施工現場,到22時淮南春申里文旅街區的無人機表演……2月5日,蛇年上班首日,安徽日報組織記者深入一線,記錄江淮各地昂首闊步新征程的熾熱開篇。
“鐵腳板”走江淮,“赤子心”寫時代。安徽日報向全體采編人員發出“新春走基層”總動員,推出“山鄉新變化”“致敬奮斗者”“溫暖進萬家”等多個系列報道,展現江淮各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銳意創新、踔厲奮發的新風采新風貌。安徽廣播電視臺引導記者編輯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探訪蕪湖軌道交通2號線的輕軌檢修平臺、記錄羅河鐵礦地下600米的智控采礦,呈現新征程上各條戰線的新作為新氣象……新聞工作者用心捕捉飛速變遷的時代風景,用情描繪熱氣騰騰的發展圖景,帶領讀者充分感受全面建設美好安徽的脈搏和律動。
走進實驗室,采訪專注攻關的科研人員;踏入企業展廳,參觀世界前沿的科技產品,安徽日報文化新聞中心記者鹿嘉惠深有體會地說:“只有深入一線,才能觸摸科技發展的脈搏,了解科技創新在江淮大地激發的新活力、點燃的新希望?!?/span>
心系百姓,刻畫惠民暖心的幸福圖景
春節期間,因工作或特殊事宜而無法返家的基層一線建設者如何過上安心、舒適的春節?安徽日報記者許蓓蓓走進合肥市經開區的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記錄“廣玉蘭人才驛站——春節留肥免費住”系列公益活動的暖心善舉。
怎樣把群眾“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從皖北鄉村到江南古鎮,從城市車站到社區超市,新聞工作者問計策、拉家常、算細賬,傳遞基層創新推出的好做法,記錄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改善的喜人景象。合肥日報的《全力保障“菜籃子”產品量足價穩》,滁州日報的《“三駕馬車”巧解基層難題》,新安晚報的《快遞車輪不停歇》……全省新聞戰線聚焦群眾牽腸掛肚的民生事,關注百姓天天有感的關鍵事,深情講述一個個溫暖人心的安徽故事,生動呈現江淮大地奮斗追夢的最美畫卷。
出行,是基本的民生需求。安徽廣播電視臺記者宣琦等人奔赴池州市貴池區和銅陵市樅陽縣鳳儀洲,體驗免費渡輪給群眾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宣琦說:“小小的渡輪承載著百姓的日常,劃出民生長河里一道溫暖的航跡。民生工程的溫度不僅藏在大多數人看不到的黎明時分,更藏在生活中感受到的點點滴滴。”
融合練兵,描繪絢麗多彩的年味風景
夜幕降臨,歙縣瞻淇村里歡騰起來。村民擎舉著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魚燈呼嘯而出,游走在窄窄的巷子里,舞動于祠堂前的廣場上。安徽日報記者潘成舉起相機,定格一個個唯美的畫面,攝錄一段段精彩的視頻,一系列作品收獲天南海北網友的熱情點贊。
春節,中國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全球矚目的中華文化盛典。在第一個“非遺版”春節喜慶的日子里,新聞工作者用筆觸和鏡頭,展現豐富的節慶供給、多彩的民俗演繹、歡樂的文旅氛圍,全面展現徽風皖韻的獨特魅力。安徽日報直播安徽博物院里鬧元宵、合肥駱崗公園民俗大游園的熱鬧景象,安徽新媒體集團推出介紹各地年俗、美食的春節系列短視頻……從報紙到廣播,從電視到網絡,新聞媒體各展所長,圖文、音視頻、直播、微動漫百花齊放,端出色香味俱全的文旅大餐,海量曝光度帶來線上巨量關注度。
春節期間,中安在線記者呂文衛通過“文字+圖片+短視頻”的融合報道,向網友推介話劇《爐火照天地》等展演劇目,展現精彩紛呈的文化惠民活動。呂文衛說:“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新春走基層’就是一次檢驗媒體融合發展成果的大練兵,我們要把新聞作品變成群眾喜聞樂見、形式新穎活潑的全媒體作品?!?/span>
(記者 張理想)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