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張欠欠,宿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8路線駕駛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被評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職工標兵、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等。
【人物寄語】
乘客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我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讓乘客感受到家的溫暖。
宿州公交8路線是一條貫穿宿州南北城區的公交線路,站多人密。記者乘上8路公交,只見車窗和地板都被擦得錚亮。
在光華園站,駱棟梁老大爺邊上車邊和駕駛員張欠欠寒暄:“俺就在等你呢,就坐你車!”張欠欠莞爾一笑說:“那您坐好,咱走啦!”待駱大爺和乘客坐好,張欠欠又看看后視鏡,確定乘客都上車了,才向前駛去。
有這么多公交車,為什么非得坐這輛車?“當然不一樣,你沒看這車廂都不一樣?”面對記者的疑問,駱大爺“指點”說,車廂里掛滿了綠葉、小花,還有各種精美的蝴蝶貼紙裝點,讓人感覺“干凈、舒坦”。
“不光俺,這一片的老人都愛坐她的車,她對老人好,對乘客好。對吧,欠欠?”張欠欠聽著駱大爺樸素的話語,抿嘴直笑。
2009年,25歲的張欠欠當上公交司機。“我與乘客縱使只是一面之緣,只有十米車廂的相處空間,也要用努力讓乘客感受到服務的溫暖。”張欠欠是這樣想的,十幾年來,也一直是這樣做的。
“大娘,別慌,我來扶您”“大爺,車停穩后再起來,別著急”……公交車雖有電子報站器,但張欠欠一直堅持人工報站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乘客傳遞真誠。每當看到行動不便的乘客,她便主動上前攙扶,安排好座位后再開車;遇到外地乘客問路,她不僅熱心指路,公交車到站前還會再三提醒。
“乘客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每一位上車的乘客,張欠欠都主動招呼,她說自己并非“自來熟”,而是想用這種“套近乎”的方式讓乘客享受到家的溫暖。
一個下雨天,張欠欠看到一個小學生沒有帶傘,就把自己的雨傘借給他。沒想到第二天,孩子的父親親自來還傘。“你為乘客想得這么周到,服務真是做到家了!”孩子父親這句話深深觸動了張欠欠。“那天我碰巧帶著一把傘,如果我沒帶,那我的服務還能算‘到家’嗎?”隨后,她便自費買了三把傘放在車上。
“天冷,座位又涼又硬。”有一年冬天,早班車上兩位老人的對話,讓張欠欠記在心上。當天回家,她就和婆婆一起為公交車座椅準備了厚厚的棉墊。
2010年冬天,一位腳部受傷的大娘,一瘸一拐慌忙趕車。張欠欠趕緊下車背起大娘上公交。第二天,大娘的老伴在風雪里等了一個多小時,就為向張欠欠說聲“謝謝”。從此,張欠欠和兩位老人結成“忘年交”。看到老人生活困難,每隔一段時間,她就和同事帶著雞蛋、牛奶還有老人愛吃的雞蛋糕送上門。有時她還和愛人、孩子一起到老人家里“探親”。
“她是俺們的好閨女。”兩位老人也把張欠欠當閨女一樣疼愛,每次做了好吃的,總是端到站臺上送給張欠欠。
十幾年來,很多經常乘坐8路公交車的老人,都喜歡上了這個熱情愛笑的女司機,親切地稱她“閨女”。夏天,有的老人帶著西瓜和冷飲到站臺,等著給“欠欠閨女”送清涼。冬至,有的老人把餃子送到車上,叮囑她“別忘了過節”。
自2009年以來,張欠欠已安全行車60多萬公里。做好表率的同時,張欠欠也積極發揮“師帶徒、老帶新、傳幫帶”作用,經常向新同事傳授和乘客溝通的經驗,分享不同路況的駕駛技巧。在她的帶領下,公交8路線先后獲得“宿州市文明服務窗口”“安徽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責任編輯:賀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