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無小事,菜價關系千萬家。
今年入夏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給蔬菜產運銷各個環節的“烤”驗更為復雜,供應減少、成本增加等因素疊加,顯著推高了菜價水平。同時,旱澇急轉等頻發的極端天氣,讓蔬菜難有平靜的“成長環境”,也在源頭上擾亂了蔬菜的正常生產和供應。
隨著夏季結束,近期,經常買菜的市民發現,前一陣子持續上漲的蔬菜價格已經有所回落。
這既是因為短期沖擊性、季節性影響褪去,也得益于熨平市場波動、構建更有韌性的蔬菜產供銷體系的努力正在收效。
“伏缺期現象較往年相對嚴重”
“今年蔬菜價格較往年同期明顯漲了不少,而且菜價處于高位的時間段也比往年長一些,部分蔬菜價格甚至趕上春節期間的售價。”近日,位于合肥市肥東縣橋頭集鎮的合肥綠悠悠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傳喜,在談及入夏以來的蔬菜價格時說。
數據亦佐證了這一點。據省物價部門公布,7月份,全省青椒等15種蔬菜市場均價3.1元/500克,同比上漲6.3%,環比上漲23.8%;8月份,全省青椒等15種蔬菜市場均價4.1元/500克,同比上漲35.7%,環比上漲29.1%。
此前菜價持續上漲,原因何在?
“每年入伏后,基本上都會出現一些蔬菜供應偏緊、價格上漲的情況,稱之為伏缺期,這是蔬菜生產及其價格季節性起伏的正常現象,一般持續時間短,波動不大。”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不過,今年由于前期旱澇急轉加之持續高溫,全國范圍內伏缺期現象較往年相對嚴重,給蔬菜穩產保供帶來一定挑戰。
今年入夏以來,全國多地先后出現持續暴雨天氣,降雨較往年偏多,全國多地的蔬菜基地受到影響,對蔬菜生產、采摘、物流運輸造成不利影響,蔬菜短期供應不足,推高了市場價格。
“我主要從省外批發大白菜,之前進貨地受強降雨影響,蔬菜帶水量大,運輸損耗也大,買之前得把黃葉子摘掉,1斤菜得摘二三兩。”合肥周谷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一位批發商說。
持續性的高溫天氣也是抬高菜價的一個重要因素。
“拿我們種的莧菜來說,高溫天氣下,每畝減產約100公斤。”安徽盛隆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海濤告訴記者,高溫天氣也會讓用工、冷鏈運輸的成本相應增加。
以合肥為例,據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監測,7月中旬連續暴雨,7月下旬至8月持續高溫且晝夜溫差小,造成地產菜生長困難,大多種植主體都有不同程度的減產,個別減產高達30%。另外,高溫也導致勞動力成本上漲。同時,夏季黃瓜等蔬菜主要依賴外調,但主供區因強降雨供應量少,致使菜價上漲較快。
此外,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全國蔬菜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格局的形成,雖然安徽省內蔬菜生產供應總體穩定,但受到全國性菜價上行和周邊受災省份虹吸效應的影響,部分地區及部分依賴外調的蔬菜品種出現價格波動,帶動全省蔬菜市場價格持續上漲。
“預計9月中下旬恢復至常年水平”
保供穩價,農業生產是源頭。面對菜價持續走高帶來的穩價保供壓力,我省各地也一直在想方設法擴大蔬菜供應量。
在合肥綠悠悠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內,工人們正加緊對剛采摘來的青菜進行分揀、裝袋。
“為應對高溫天氣,我們采取了覆蓋遮陽網、增加噴灌次數等措施。”方傳喜告訴記者,該合作社蔬菜種植基地有1000多畝,主要種植青菜、毛白菜等葉類蔬菜,每日能向合肥周邊商超供應約10噸蔬菜。
“從市場監測來看,目前青菜、黃瓜、菠菜等前期價格漲幅較大的蔬菜價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合肥市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發展處處長任家友表示,合肥早在7月份就及時落實種植計劃,指導各地選用種植抗熱、耐濕、抗病蔬菜品種,采用設施大棚進行生產。
為應對蔬菜價格上漲,我省各地各部門多措并舉,全力保障市民的“菜籃子”穩定供應。
省農業農村廳與氣象、應急管理等部門及時發布災害天氣預警信息,印發蔬菜生產技術指導意見,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抓好在地蔬菜田間管理和災后生產恢復。安徽省特色農業管理站(省菜籃子工程辦公室)還會同省農科院園藝所、安農大園藝學院、省蔬菜協會、省食用菌行業協會等單位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四全’服務‘菜籃子’”活動,從產業政策、生產技術、信息咨詢等方面,為全省廣大蔬菜生產者、消費者提供線上線下指導與服務。
省發展改革委前期曾迅速啟動汛期重要民生商品價格應急監測,加強巡查和會商研判,密切關注市場價格變化和供應保障情況。安徽省市場監管局開展蔬菜市場價格監管工作,引導經營主體規范價格行為。省交通運輸廳認真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全力做好蔬菜等農副產品運輸服務保障工作。
8月初,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印發《“惠民菜籃子”產銷對接企業(基地)名錄》,向全省289家“惠民菜籃子”商超企業推送16個市共545家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的相關信息,鼓勵和引導惠民銷售商超開展產銷對接,引導蔬菜生產基地根據市場需求科學安排生產。
9月1日起,我省還提前啟動中秋、國慶節“惠民菜籃子”平價銷售,引導商超門店增設線上、線下地產菜平價直銷區。
目前,我省蔬菜生產平穩有序,平抑價格工作成效初顯。據安徽省物價部門公布,8月份第4周,全省青椒等15種蔬菜平均市場價格為4.2元/斤,環比略有下降;9月份第1周,平均市場價格為4.1元/斤,環比下降2.4%。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高溫有所緩解,加上全省地產蔬菜總體穩定,同時周邊省份蔬菜生產形勢好轉、輸入性漲價壓力降低,全省菜價在8月第3周達到頂點后開始下降,預計9月中下旬全省蔬菜價格可恢復至常年平均水平。
“既防止菜貴傷民,也避免菜賤傷農”
中秋、國慶假期臨近,蔬菜需求量較大,如何保障全省秋冬季蔬菜有序生產和市場穩定供應?
在全省范圍內確保蔬菜生產平穩有序是關鍵。當前,由于全國菜價高位運行,蔬菜畝均收益預期較好,生產主體種植意愿顯著增強,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均穩中有增。
來自省農業農村廳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包括伏缺期間,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截至8月底,全省蔬菜在田面積同比增長2.4%,累計播種面積同比增長2.4%,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5%。其中,7月至8月,全省蔬菜累計播種面積同比增長4.7%,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1%。
當前正值蔬菜秋種的關鍵時期,為穩定蔬菜供給,安徽正搶抓時機,強化蔬菜秋播秋種秋管。省農業農村廳印發《關于抓好中秋國慶期間蔬菜生產保障穩定安全供給的通知》,要求各地及時組織開展應急生產,增加地產蔬菜供應量;確保基本菜地保有量,通過調整品種結構、提升復種指數等措施提高現有菜地利用率;加強產業指導和信息引導,進一步優化生產布局,調整生產結構,豐富品種類型,積極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等綠色栽培模式。
此外,省農業農村廳還持續指導、督促各地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快設施蔬菜發展和保供機制完善。緊緊抓住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契機,加快形成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相匹配的現代設施蔬菜生產體系。通過新增設施蔬菜面積、擴大設施蔬菜復種指數等方式,著力增加設施蔬菜播種面積,提高設施蔬菜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省農業農村廳在有關工作部署通知中還提到,各地要加強形勢分析研判,及時掌握上市量、價格與供求變化情況,在防止“菜貴傷民”的同時,也要避免因供過于求而出現“菜賤傷農”。
“中秋、國慶假期是蔬菜供應的重要節點,我們將加強生產情況調度,引導菜農合理安排生產,及時組織采收。”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還將鼓勵和引導蔬菜生產基地加強與惠民銷售商超的產銷對接,推動基地、市場做好跨區對接,幫助協調解決調入調出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蔬菜供給充足和價格穩定。(記者 許昊杰)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