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春運時。近日,千萬游子過境安徽奔赴家鄉的視頻不斷刷屏。
每年春運,駕車出行都是旅客返鄉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安徽境內超6000公里的高速路網,也成為國內東西部地區互濟、各地旅客平安返鄉的重要通道。
自1991年10月,安徽首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到2024年12月,全省所有縣城區實現15分鐘上高速。
“0”到“6000”這段路,安徽走了33年。
滬陜高速吳莊收費站。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同樣刷屏的,還有可以“打包”7000輛乘用車出海的“黃鵠”輪。
2025年1月21日,安徽首艘7000車位LNG雙燃料汽車滾裝船“黃鵠”輪在上海完成首航儀式,這艘總長199.9米、擁有12層甲板的“大家伙”,載著安徽生產的新能源車,駛向地中海。
這意味著,不沿海的安徽,從此有了一條至地中海的國際滾裝運輸航線。
無論是公路還是水路,安徽交通運輸領域華麗蝶變背后,是全省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翻天覆地的變化,既順應了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也符合安徽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要求。
如今的安徽交通,已完成從“瓶頸制約”到“基本適應”的轉變,正在向“適度超前”邁進。
近年來,安徽省以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為牽引,增動力、添活力,加快交通強省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日益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模和質量躍上新的能級,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提供有力支撐。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從交通固定資產投資額指標上看,安徽已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規劃5000億元的目標任務,但要追逐“適度超前”目標,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當前,安徽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進中提質,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擁有很多有利條件和難得機遇。”在今年1月召開的安徽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廳長聶愛國表示,在2025年,安徽交通運輸將按照“勇于創先爭優”“三個往前趕”和“跳起來摘桃子”的要求,確立更高的工作目標,力爭為全省經濟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具體怎么做?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在建設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方面,全省要搶抓施工進度,提升工程品質,全力推進53個2448公里高速公路、10個重點水運、8個機場在建項目,確保徐淮阜高速安徽段、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等15個高速公路項目、蜀山復線船閘等4個重點水運項目如期完工。
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李博攝
在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方面,推動G4212合安高速涼亭樞紐至安慶互通段等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加快沿江萬噸級碼頭建設,支持合肥江淮航運中心、阜陽江淮干線航運樞紐建設,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用好244條既有鐵路專用線,完善集疏運體系。
在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方面,優化完善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深化公路“一張網”管理。持續深化出租汽車改革,規范平臺收費,加強道路運輸新業態運行監管,促進新老業態協同發展。加快推動道路貨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高質量發展。指導推進航運保險改革,深化拓展海事監管與服務保障一體化建設。爭取適航審定技術中心盡快落地。組織做好空域分類劃設,力爭獲批30個空域、40條航線。
在大力發展交通運輸領域新質生產力方面,加大科技攻關力度,開展“全生命周期智慧高速公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研究。新建1—2個部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建強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制造技術行業研發中心等部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組織開展智慧交通標準體系等專題研究,制修訂地方標準15個以上。
“新的一年里,安徽省交通運輸系統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當好開路先鋒。”聶愛國如是說。(胡雨松)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