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司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181份,簽證金額共計8400余萬元,可享受關稅減免400余萬元。”日前,聊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汪云峰,立馬和記者算起了賬,“政策帶來的紅利,為企業走出去、拓市場增添更多動力”。
3年前的1月1日,RCEP,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啟航。3年來,在地緣沖突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RCEP持續釋放關稅減免、通關簡化、貿易投資便利化等制度紅利,強化區域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極大地促進了區域貿易和投資機會。
“安徽與RCEP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合肥海關副關長姜開源介紹,去年,安徽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2085.4億元,較協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長17.3%。
RCEP通過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促進了貿易增長,原產地累積規則也使得企業更傾向于從區域內采購中間產品和零部件,在區域內靈活布局產業鏈,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
數據顯示,2024年,安徽省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中間品663.3億元,同比增長16.8%,占安徽省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總值的57.6%。同期,對RCEP其他成員國出口“新三樣”產品51.2億元,同比增長34.3%,其中,出口電動汽車1.2萬輛、價值1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8.5倍、5.8倍。從進口來看,安徽省自RCEP其他成員國進口煤及褐煤34.3億元,同比增長15.9%;進口紡織原料4.8億元,同比增長149.2%。
姜開源表示,RCEP生效以來,有效激活了地區合作活力,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供應鏈產業鏈集聚作用日益凸顯,形成了共享紅利、共促發展的區域合作新局面。
歲末年初,走進鴻葉集團生產車間,近百臺設備正開足馬力,竹吸管、竹刀叉、竹勺子等產品源源不斷從流水線上產出。“我們生產的竹簽、竹筷、竹吸管等產品遠銷歐盟成員國、RCEP成員國等30余個國家。”該公司外貿經理陳杏坦言,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公司享受到RCEP政策紅利,產品成本下降,市場競爭力提升,“2024年,公司為出口至RCEP其他成員國的貨物申領原產地證書同比增長48.6%。”
原產地證書作為進出口企業享受優惠關稅待遇的必要憑證,在國際貿易中素有“紙黃金”的美譽。據統計,3年來,合肥海關累計簽發RCEP原產地證書28087份,企業出口享惠貨值達122.5億元。
“此前,耐火材料出口至日本,企業需要繳納1.5%的進口關稅,而RCEP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逐步實現零關稅,出口到日本的耐火材料也在關稅減讓承諾表中,已由1.5%降至1.1%,并將逐步降至0。”祿思偉礦業資源(安徽)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RCEP實施后,公司生產的耐火材料熱銷海外。3年來,該公司已申領RCEP原產地證書280份,簽證金額6337.11萬元。”
協定釋放紅利的關鍵在于實施,熟悉規則才能更好地享受紅利。
據悉,為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享惠RCEP,合肥海關積極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等系列活動,緊抓本地企業特色,分析產品優勢和劣勢,做好企業享惠規劃指導;依托智慧海關建設,運用大數據開展分析,結合生產特點、出口國家、企業需求定制“一企一策”最優享惠方案;積極推廣中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利用原產地證“智慧審核+自助打印”等惠企服務措施,實現證書審簽作業全程零接觸、企業零跑腿。
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協定的逐步深入實施,外貿企業在市場采購、產業鏈布局上將有更多的選擇,除了利用關稅減讓等優惠政策擴大進出口貿易外,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的條款還將有助于外貿企業更大程度融入區域市場。“我們將持續開展RCEP助企賦能行動,優化稅收服務,精準靶向發力,指導中小企業熟悉規則、把握機遇、激活發展動能,以更足的信心開拓更大的國際市場。”該負責人說。(記者 何珂)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