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安徽省自然資源廳獲悉,今年以來全省聚焦重大項目用地需求,積極采取措施保障項目建設“開門紅”。1月份,全省共批準各類建設用地7.56萬畝,為引江濟淮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按下服務保障“啟動鍵”。
淮干峽山口至渦河口段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項目是國家重點工程之一,總投資約99.58億元。項目的建設將擴大淮河干流排泄能力,減輕防汛負擔,有效改善行洪區內群眾生存環境,項目用地涉及安徽省多地。
為加快推進該項目建設,省自然資源廳與項目建設單位通力協作,全面推行“多評合一”,就項目規劃選址、生態保護紅線不可避讓、用地規模的科學性合理性開展綜合論證,提出優化意見;暢通審批“綠色通道”,全程跟蹤審批進展,實現“零補正”一次性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自申報至獲批僅用11個工作日,較常規流程壓縮70%以上。
今年,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通過提前介入,下好用地保障“先手棋”。圍繞服務重大項目建設,實施用地預審階段規劃選址綜合論證,整合各類踏勘論證事項,提高項目用地前期工作質效;建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全程服務保障機制,協調相關部門、用地單位形成合力,力爭為更多項目可研批復和項目盡早開工建設贏得時間。
全省統籌安排,實現用地計劃應保盡保。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全省交通、能源、水利等各類重大建設項目,使用省級統籌調劑計劃指標予以用地保障。全省已安排統籌用地計劃1.63萬畝,一批重大項目獲得用地計劃保障。
同時,依托靶向發力,重大項目用地“快保優保”。省自然資源廳落實土地要素保障會商機制,積極會同省發展改革、交通、水利等部門,研究重大項目用地具體問題,打通項目用地堵點。1月份,全省共批準各類建設用地7.56萬畝,同比增長201.2%,為引江濟淮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按下服務保障“啟動鍵”。
此外,用好分期分段報批等政策,加快用地審批節奏,采取“點對點”方式與自然資源部對接,及時掌握用地報批進展,確保用地審批“零障礙”。X226永佛至長山沖道路升級改造工程等重大項目用地一次性通過自然資源部審查,沱澮河航道整治工程僅用39天就獲得國務院用地批復,重大項目用地實現“快速批、一次過”。
合肥通客戶端﹣合報全媒體記者 吳奇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