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正在開展的“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將任性設置“一票否決”、責任狀作為整治重要內容。日前,記者赴部分市縣調研整治情況——
“‘一票否決’成了筐,怎么需要怎么裝”
“青年學習是很重要,但是對團員的參學率進行‘一票否決’考核,這是否有點‘用力過猛’了? ”日前,某鎮團委書記陳某拿著一份紅頭文件向記者表達了他的困惑。
陳某向記者介紹,當地正在開展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活動,為了推動活動開展,上級部門向下屬單位發了文件,明確表示要對參學率靠后的團委在考核時進行“一票否決”。“我們只能督促團員學習,但是他們學不學、怎么學,我們也控制不了,因為這個而全盤否定了我們全年所有的工作成績,實在是太冤枉。 ”陳某說。
陳某的困惑并非孤例。記者采訪時發現,在一些地方、某些領域,“一票否決”存在濫用的情況。 “‘一票否決’變成了一個筐,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想強化哪方面工作,就裝到‘一票否決’這個筐里。 ”某鎮黨委書記李某告訴記者,該鎮去年簽了14份責任狀和6項“一票否決”事項,除了中央明確規定的計劃生育、黨風廉政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內容,還有秸稈禁燒、水利建設、林業工作等,幾乎涵蓋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這些“一票否決”和責任狀都明確表明與升遷、評獎評優等掛鉤。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區的“一票否決”事項存在隱形變異的情況。上級部門并不明確下發“一票否決”事項的文件,而是通過口頭傳達的方式,明示某項工作如果不能完成,將影響該單位評獎評優,使之成為事實上的“一票否決”。某市轄區在推進電動車上牌工作過程中,將任務分解到各街道單位,并在動員會上口頭宣布該項工作與社會綜合治理考核項掛鉤,如不能完成任務,在年底考核中將被取消評獎評優資格。
“有限的權力承擔了無限責任”
“‘一票否決’事項太多,指標層層加碼,讓基層單位力不從心。 ”某鎮黨委書記李某告訴記者,該鎮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存在一些采砂企業,現在需要對采砂企業關停。該項工作是由縣水務部門管理,且水務部門有執法權。然而,上級部門卻以屬地管理原則為由,把關停采砂企業的任務全部交給鄉鎮,還與鄉鎮簽訂了責任狀。鄉鎮既不管理這一領域,也沒有執法權,開展這項工作困難重重。
記者采訪發現,少數地方“一票否決”事項任務過重,或設置不合理,導致基層產生形式主義,甚至弄虛作假。某縣要求鄉鎮每月報送50個典型人物線索,為完成這項工作,一些鄉鎮只能專門聘用一名工作人員整理典型人物的事跡材料,額外增加了行政開支。某市轄區在推廣“銀齡安康”保險項目時,強制推廣并和下屬街道簽訂責任狀,納入考核范疇。因為規定指標太高,一些社區干部為了完成任務,甚至讓自己的父母和親戚來購買。
面對遍地開花、“泰山壓頂”的“一票否決”事項,不少基層干部疲于應付。一位基層干部說:“鄉鎮一級,以有限的權力承擔了無限責任,壓力很大。 ”某街道黨工委書記何某說,因為“一票否決”考核指標有10多項,他每天應付考核都有些招架不住,沒有時間和群眾接觸,了解群眾真正需要什么。
“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
“動輒簽‘責任狀’倒逼工作進度、出了問題就以屬地管理為由‘打板子’,這是基層反映強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之一。 ”省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正在開展的“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行動,將任性設置的“一票否決”、責任狀作為整治的重要內容。明確要求不得把簽訂“責任狀”、設置“一票否決”作為推卸責任的“擋箭牌”,凡是中央未規定或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的,原則上一律取消。
省司法廳對現有責任書和“一票否決”事項進行梳理,除必須保留的,其他一律取消。省司法廳要求,加強督查指導,不能簡單以問責推動工作、等同管理、代替整改,堅決杜絕“一有錯就問責,一問責就動紀”的錯誤傾向。省自然資源廳開展責任書責任狀排查清理工作,提出清理意見,做到該保留保留,不該保留的一律清理。
蚌埠市紀委監委啟動“責任往下推、板子往下打”問題整治,尤其對簽訂責任狀、設置“一票否決”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目前,自查發現責任狀、責任書類問題264項,“一票否決”類74項。基層調研發現責任狀、責任書類問題47項,“一票否決”類17項。經過進一步梳理合并,需要對51個“簽訂責任狀、設置‘一票否決’事項”問題進行清理。
蚌埠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鄒軍表示,該市將針對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對中央未規定或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簽訂的各類責任狀和設置的“一票否決”事項,督促相關責任單位整改,堅決克服簡單依靠“一票否決”檢查考核來推動工作落實的傳統思維和工作方法,推動建立健全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
“清理‘一票否決’事項和責任狀,戳中了基層干部的‘痛點’,給出了務實管用的‘減負’舉措。 ”蚌埠市禹會區朝陽社區黨工委書記何玲玲表示,今年上級部門設置的“一票否決”事項和責任狀少多了。她坦言,沒有了不必要的“一票否決”事項和責任狀,工作開展有條不紊,心也沒有以前那么累了。(記者 李浩 通訊員 竇凱)
轉“考核壓力”為“干事動力”
“一年有20多項‘一票否決’事項,哪個都不能忽視,壓力很大。”一位基層干部無奈地告訴筆者。近年來,“一票否決”在一些地方被濫用:除中央明確要求的“一票否決”項目外,不少地方又層層加碼,加入教育科研、城鎮建設、招商引資等諸多事項,基本涵蓋基層日常工作。一名基層干部頭頂十幾項甚至更多的“一票否決”事項,再加上“責任狀”、保證書等變相“一票否決”考核形式,無疑被結結實實地“套牢”了。
“一票否決”出發點是為了督促基層干部落實好工作,倒逼他們按質按量完成目標任務。可當這一考核方法逐漸變味、升級,負面效應就隨之產生。 “否決”項目數量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造成基層干部壓力負擔越來越大。 “一票否決,一年白干”,因為一點小差池,基層干部全年成績就可能被全盤否定。如此一來,難免挫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一些地方應付“一票否決”的辦法。為了不被“否決”,少數基層干部便想方設法隱瞞真相、避重就輕、弄虛作假;為了加快工作進度,簡單粗暴地“大干快上”,既浪費行政成本和社會資源,又容易引起干群關系緊張。此外,“一票否決”的濫用,給基層工作本身也帶來了困擾。多個“否決”項目之間,還有可能相互“打架”。殊不知,事事“一票否決”,等于事事“票票否決”,基層工作的動力與效果自然會打折扣。
“一票否決”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裝。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要求嚴格控制“一票否決”事項,不能動輒簽“責任狀”,變相向地方和基層推卸責任。我省也已出臺文件,明確要求凡是中央未規定或未經省委、省政府批準的“一票否決”事項一律取消。這一系列為基層減負的舉措,深受基層干部擁護。嚴格控制“一票否決”,要求有效考核基層工作,必須拿出科學、細致、有針對性的辦法和完善的評價體系。上級部門應當注重日常指導,將上級“考核壓力”轉化為下級“干事動力”,讓基層干部卸下包袱,更積極地干事創業。(殷驍)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