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遭受變故時,扛起所有的重擔。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臥床不起的妻子,他是不離不棄的模范丈夫。在政策的扶持下,積極脫貧致富,還不忘帶領鄉親們共同脫貧致富。他是六安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人紀道明。
如今的紀道明,是個大忙人。一邊忙著飼養黃牛和大白鵝,一邊忙著家庭農場以及合作社的事。雖然累,但是一切都值得。眼看著收入漸漸增加了,生活越來越好,曾經的貧困戶已是全市聞名的養殖大戶,曾經那個飽受苦難的家庭終于過上了幸福日子。
1994年,三十歲的紀道明與妻子結婚,當年兒子就出生了,那時的他對未來生活滿是憧憬。好景不長,妻子外出務工時被大卡車撞了,從此臥床不起。為給妻子治療,不僅花去家里的全部積蓄,還背上20多萬元的外債,原本貧困的家庭遭此變故,更是雪上加霜。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他瘦弱的肩膀上:他一邊照顧妻子,一邊養育孩子,一邊賺錢養家。
按摩、擦身、喂飯、清理大小便……每天紀道明細心照顧著臥床不起的妻子,他想著“在一天就照顧一天,一日夫妻百日恩,決不放棄”。在他的精心照顧下,妻子情況有所好轉,現在生活已經能夠基本治理了。十多年如一日照顧病妻,不離不棄,他是人人夸贊的模范丈夫。兒子在他的細心呵護下,健康成長并考入合肥鐵道工程學院,畢業后在鐵路部門工作。
這個困難的家庭終于在2014年迎來了轉機。這一年,他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村里幫他申報了危房改造項目,落實了危房改造補助10000元,改造后的房子煥然一新;為其妻子辦理了殘疾證,按年度享受殘疾人補助和慰問;還為其全家人辦理了健康脫貧工程醫療服務證。多項幫扶措施并舉,解除了紀道明脫貧致富的后顧之憂。
2015年,他積極響應產業扶貧政策,主動發展養牛業,當年養牛5頭,實現純利潤15000元。2016年,養的牛增加到了8頭,村里為他申報了產業扶貧補助5000元,實現純利潤24000元。
隨著扶貧工作隊幫忙解決銷售難題,紀道明的干勁也越來越足。2017年,他申請扶貧貸款5萬元在梅山村倉房組租地3畝新建黃牛和皖西大白鵝散養基地,當年散養黃牛30頭、白鵝200只、麻鴨200只。期間,他還作為梅山村貧困戶代表與迎駕慈善基金會、安徽省徽菜產業發展促進會、固鎮軍明皖西白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等七家合作商簽訂了產業扶貧合作協議,就扶貧捐助、種苗提供、技術指導、銷售服務達成了合作意向,進一步增強了他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這一年直接增收5萬元,他不但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成了全市聞名的養殖大戶。
在脫貧致富的同時,紀道明沒有忘記梅山村的父老鄉親。2017年,安排25個貧困戶在他的養殖基地用工,戶均增收1500元。2018年,他的帶動力度更大了,30戶困難群眾以每戶入股500元入股到村合作社養鵝,村合作社委托他經營管理,受益全部給入股農戶分紅,戶均每年可增收1000元左右。
對于妻子來說,他是好丈夫,對于兒子來說,他是好父親,對于鄉親們來說,他是六安好人,也是致富帶頭人。紀道明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一位山村漢子自立自強,永不屈服的精神面貌。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