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淮北市創新“四傳一用”模式,著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陣地,讓“新思想”在淮北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聚焦“在哪傳”,讓“新思想”傳得廣。堅持因地制宜,不設門檻、不分受眾,把符合條件的平臺資源建設成為高標準、高質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更近的距離、更快的速度、更廣的覆蓋,深層次傳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依托全市51家開放式黨校、306所開放式村部(社區)和遍布全市各行各業的職工之家、婦女之家、青年之家、道德講堂、市民學校等原有陣地,整合建成具備學習政策理論、培育道德新風、傳承優秀文化、強化法治教育、提高業務技能、服務百姓生活六項功能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達到“1+1﹥2”的效果。堅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按照“六有”標準(有固定場所、有統一標識、有專人負責、有活動安排、有基礎臺賬、有保障措施),在全市拓展建設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現社區、行政村“兩個全覆蓋”。截至目前,全市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鎮(街道)級32所、村(社區)級420所。注重“理上網來”,在全市各級政府網站、“兩微一端”統一設立或轉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e站”,在各級各部門同步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交流微信群、QQ群,廣大干群可隨時隨地觀看“新思想”有關H5、微視頻、微動漫、微宣講等,原汁原味地聆聽專家的鮮活解讀,并體驗參與融媒體互動,既“解惑”又“解渴”。
聚焦“誰來傳”,讓“新思想”聽得懂。著眼于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層次受眾群體的需求,積極組建各類人才聚合、專兼結合的傳習隊伍,讓廣大干群坐得住、聽得懂、學得會。市級領導干部發揮“頭雁效應”,率先到各級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黨課、作宣講,傳“活”時代精神、傳“清”理論政策、傳“暖”干群心房。市直各部門和縣區、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負責同志紛紛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基層干群交流心得體會,在面對面、互動式宣講中推動“新思想”入腦入心、踐行見效。目前,全市各級黨組織已開展傳習2300余場次。從15萬名注冊志愿者中遴選一批傳習志愿者,注重發揮以老干部、老黨員、老模范、老專家、老教師、老文體工作者、老法律工作者等為代表的老同志志愿者和以優秀青年學生、青年教師、青年扶貧干部、青年醫生等為重點的青年志愿者兩支隊伍的主力軍作用,讓老同志發揮余熱、言傳身教,讓青年志愿者主動擔當、示范引領。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級總隊、縣(區)大隊、鎮(辦)分隊、村(社區)小組的四級傳習宣講隊伍和網絡,3400余名新時代傳習志愿者活躍在全市各個角落,全力推動傳習宣講往“深”里走。自淮北市相山區西街道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家庭站點后,老黨員傳習志愿者孫本忠經常帶領轄區黨員群眾開展傳習活動,大家紛紛表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如同一個個‘紅色堡壘’,吸引黨員群眾坐在一起,學理論、聽政策、嘮家常,不僅氛圍好,而且效果實!”注重發揮智庫作用,根據傳習對象的文化水平、知識結構、接受能力、學習習慣等實際,采取“點單”的形式,定期邀請市委黨校教師、在淮高校教授等學有所長、熱心公益的專家學者上門開展傳習,既講清是什么、又講清為什么,既講清怎么看、又講清怎么辦,讓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好地傾聽黨的聲音、了解黨的政策、接受黨的教育。
聚焦“傳什么”,讓“新思想”記得準。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和淮北轉型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設置傳習主題、選定傳習內容,引起群眾產生共鳴、增強認同。對照中央部署、省委要求,把有關“新思想”的原著、原文作為標尺,動員和引導廣大傳習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傳達解讀好、闡釋好“新思想”基本方略、具體內容、現實意義等,重點是緊緊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和黨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系列專題論述摘編等內容,聯系而不是孤立,系統而不是零散地理解和傳習,讓大家記得住、記得牢。以全市各行業各領域的優秀代表、好人好事為傳習典型,讓廣大黨員群眾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趕有目標。傳習員孫燕飛通過講述自己幫助“空巢老人”燕大爺、陪伴留守兒童張雨婷的感人故事,闡釋了無私奉獻、無悔青春的真諦,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激勵廣大黨員群眾愛崗敬業、服務社會;傳習員周雪峰講述自己樹牢“幸福教育”的理念,把一所空殼新校創建成為首批“全國文明校園”的故事,在廣大干群中叫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最強音。依托全市各級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宣講闡釋淮北市委、市政府以“新思想”為引領,按照省委李錦斌書記來淮調研時提出的“34155”目標要求,帶領全市上下推動產業轉型、文明創建、精準脫貧、棚改攻堅、生態發展等“好故事”,進一步讓廣大黨員群眾感知身邊變化、聚力服務發展,為建設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加快轉型崛起建功立業。
聚焦“怎么傳”,讓“新思想”傳得好。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著力點,用大眾化、通俗化、實用化的宣傳手段,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好、普及好。結合全市開展的“入戶連心大走訪”活動,推動傳習教育進農村,突出宣講鄉村振興、脫貧攻堅、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等“新思想”中有關“三農”問題的重要內容;進社區,把“新思想”融入到傳統文化、鄉風民俗等活動,實現寓教于樂、以文化人;進企業,利用職工班前班后時間,重點宣講“新思想”中有關企業發展、安全生產的有關論述,提振職工士氣,弘揚“工匠精神”;進機關,領導干部率先垂范,為廣大傳習員作示范、樹標桿;進校園,抓住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采用互動問答、知識競賽等活潑形式,激發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組建20支文藝傳習小分隊,采取戲曲、大鼓、快板等形式,深入基層開展藝術化宣講,變“單一教育”為“生動說唱”。傳習員馬慶山是一名從事淮北大鼓已有40余年的資深“草根”藝人,他將“新思想”有關內容編成唱詞,用大鼓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唱出來,受到普遍歡迎。榴園社區居民劉正德感慨地說,“群眾對大鼓非常喜愛,這種宣講方式對我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如何發家致富幫助非常大!”同時,淮北市在傳習過程中,注重增加互動環節,鼓勵黨員群眾現場提問題、談感受,上下互動,活躍氛圍,實現了“新思想”百姓講、大眾聽。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支持配合、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聯動機制,并從功能定位、基本配置、師資來源、措施保障等方面進一步規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同時將運行管理情況納入基層黨組織標準化、意識形態、精神文明建設等考核內容,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動態督導機制,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深入健康發展。
聚焦“如何用”,讓“新思想”做得實。堅持融會貫通,做到學以致用,緊密聯系本地本單位實際,把“新思想”學習成果迅速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有效舉措,全面提升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建設的現代化水平。堅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緊扣轉型主題,全面落實“34155”目標要求,奮力打造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今年以來,全市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提升,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動能轉換有序推進,質量效益持續改善,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21.4%、37.7%,居全省第8位、第5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高于全市工業7.5、2.2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2%,拉動GDP增長3.1個百分點,貢獻率達52.7%,較去年同期提高15.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的7.7:55.1:37.2調整為目前的7.1:54.0:38.9。特別是1-7月財政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增速達22%,居全省第2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不斷提升民生工作水平。上半年民生投入占全市財政支出的83.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9%以內,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9.6%;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已開工建設,老城區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啟動,菜市場、公廁、街心公園等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縱深推進。特別是搶抓國家和省全面啟動新三年棚改攻堅計劃的機遇,高質量高標準推進棚改攻堅收尾工作,繼續保持全國全省先進位次。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宣傳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法律道德等理論知識,因地制宜推行“一組一會”,即“一組”就是在村民小組或自然村設置黨支部(黨小組),“一會”就是因地制宜配套組建村民理事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村民理事會的協商議事作用,探索出一條以黨建引領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鄉村善治新路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今年以來,全市1720個村民理事會共接待群眾1.2萬余人次,累計調處矛盾糾紛5892余件,化解信訪隱患1128件,淮北市連續9年被評為全省綜治工作(平安建設)先進市,群眾安全感指數實現“五連升”,“皖北最穩定的城市、全省最穩定的城市之一”局面進一步鞏固。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