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擺脫貧困,到加快跨越式發展——翻開閩東“弱鳥先飛”的啟示錄,產業發展必定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念好“山海經”,到“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福建省寧德市始終堅持的前行之路、動力之源。
進入新時代以來,寧德產業發展迎來“黃金期”:抱好“金娃娃”、發展大產業,挺起城市發展的“大脊梁”;構筑產業生態、打造產業集群,拉近從沿海到山區的“山海距離”;培育特色產業,激發內生動力,繪就共同發展的“同心圓”……今日之寧德,已成功探索出一條產業引領、山海聯動的發展新路,昂首走在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東僑赤鑒湖畔,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的寧德新時代科技能源展廳里,以電芯、電池系統、電視回收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為主題的展館,展現著企業在動力和儲能電池領域完整的研發、制造能力。
寧德新時代科技能源展廳。記者 黃雅文 攝
寧德新時代科技能源展廳展示的電芯、電池系統、電視回收全產業鏈核心技術產品。記者 黃雅文 攝
工作人員介紹,截至2022年底,寧德市已有鋰電新能源上下游企業80多家,產品涵蓋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電池結構件、原材料等配套材料和智能裝備,形成了上下游貫通、產業間協同、多業態融合的產業生態。
短短十余載,鋰電新能源產業已成為寧德最顯著的標識之一,寧德建成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2022年,寧德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產值達2758億元,動力電池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從“草根工業”到“全球地標”,寧德市不斷發展壯大“金娃娃”——
福安灣塢半島,青拓集團建成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基地,2022年實現產值1830億元,稅收40億元,位列福建省民營企業100強第1位、制造業50強第1位;
蕉城三嶼園區,上汽寧德基地平均每分鐘可生產1輛汽車,同樣令人驚奇的是項目建設進程,從開工到投產僅僅用時14個月,創造了刷新紀錄的“寧德速度”;
…………
若非親眼所見,難以想象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竟出自寧德這只“弱鳥”身上。
30多年來,寧德市堅持把產業強市作為發展主軸,用“金娃娃”帶領產業發展脫胎換骨。在寧德時代、青拓、上汽、東南銅業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寧德順勢而為打造鋰電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不銹鋼新材料、銅材料等四個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地標,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從昔日工業發展的貧瘠地躍升為產業振興的黃金帶。2022年寧德市地區生產總值達3554.6億元、增長10.7%,增速全省第一,歷史性躋身中國百強城市行列。
針對主導產業進一步延鏈、強鏈、補鏈,寧德市相繼出臺產業鏈招商專項行動方案,印發《寧德市加快產業鏈招商推進山海協同發展的通知》,建立各級聯動協作機制,保障項目落地建設。如今,龍頭企業布局在沿海,配套產業鏈項目在山區,形成了補鏈建群、閉合循環、山海聯動的產業發展格局。
以不銹鋼新材料為例,自2008年青拓集團落戶寧德以來,已有十余家子公司蓬勃而生,吸引甬金、宏旺等上百家產業鏈企業抱團聚集,建立起“原料—冶煉—熱軋—冷軋深加工—不銹鋼制品”產業集群,實現從上游原材料冶煉到下游不銹鋼加工貿易全鏈貫通,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和深加工基地。
抓住產業轉移向山區,全域協同發展這一契機,寧德市周寧縣主動出擊,因地制宜引進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項目,上游原材料采購自青拓集團,距離周寧不到100公里,大大縮短了“供應鏈半徑”。當前,產業園一期集聚不銹鋼深加工企業43家,其中投產企業26家。今年第一季度,園區規上工業產值5.1億元。下一步,周寧縣將擴大產業集聚效應,爭創全省最大、全國知名的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不銹鋼深加工產業園實現產值百億元。
跟進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在招引大項目的同時,積極培養創新型中小企業是山區縣產業發展的共識。
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祥新材”)是一家深山里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始創于1988年,目前主要經營鋯系新材料、鎂系合金新材料、先進陶瓷新材料三個業務板塊,產品廣泛應用于核能、冶金、化工、電子通訊、新能源、光伏、建筑、醫療、汽車等領域,出口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也是寧德市首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企業。
三祥新材電熔氧化鋯的產品應用展示。記者 黃雅文 攝
在閩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曾3次來到三祥新材考察調研,并勉勵企業要專心做好主業,參與國際競爭,為地方經濟作貢獻。
“回首過往,三祥新材正是按照總書記指引的發展方向一路走來,心無旁騖做實業、專精特新謀發展。未來,我們還將堅定地走下去,用新材料為新時代增添新精彩!”三祥新材董事長夏鵬說。
山溝溝里走出“小巨人”,離不開政府扶持。
山區縣要想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就必須敢于同發達地區在新興產業的“賽道”上同臺競技。近年來,為打造鋯鎂產業集群,三祥新材所在的寧德市壽寧縣通過組建服務專班,實施項目掛鉤、招商引資、要素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從土地、路網到產業配套,再到人才政策,全要素保障、全方位助力,推動項目落地落實,并為后續全產業鏈發展謀篇布局。
從山到海,從城區到鄉村,逐夢山海的時代強音正融匯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脈動,凝聚在閩東這片熱土上。(記者 黃雅文)
責任編輯:王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