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沿著總書記的足跡

內蒙古行②丨“赤峰魔方”:書寫綠色奇跡

來源:江淮新聞網2024-08-02作者:汪婷

本網訊(記者 汪婷)作為渾善達克沙地和科爾沁沙地橫亙中部、沙化土地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地區,赤峰市曾是全國防沙治沙的主陣地之一。

從漫漫黃沙到茫茫綠野,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牢記國之大者,厚植生態底色,一代代治沙人俯身大漠,傾情堅守,用一個個“赤峰魔方”,讓綠鎖沙喉的號角更加嘹亮,把祖國北疆這道萬里綠色屏障構筑得更加牢固。

久久為功 綠帶連天樹樣板

“踏山行川,不如三十二連山梯田望遠”。在敖漢旗三十二連山遠眺,滿目梯田交錯、綠帶連天。

治理后的敖漢旗三十二連山滿目蒼翠。實踐雜志社供圖

很難想象,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停被大風撕扯的生態荒漠。

三十二連山曾是全區乃至全國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流域屬風蝕水蝕區,水土流失嚴重,給當地人民生產生活造成巨大損失,成為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最直接因素。“種一坡,收一車;打一簸箕,煮一鍋”,一度是這里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

面積3.2萬畝,因在生態建設時治理地相互連接32個山頭而得名。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影響,三十二連山是敖漢漫漫治沙路上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1992年開始治理,1997年進入統一規劃、集中攻堅階段,12個村子,7000余名勞動力,以水平梯田建設為主,山、水、田、林、路、溝為輔綜合治理,實現了“水不下山、土不出川”。

1997年,時任薩力巴鄉分管農業副鄉長的韓旭東,被任命為黃花甸子三十二連山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總指揮。他帶領鄉里鄉親七八千人,從挖坑、植樹到修梯田,起早貪黑地干,當時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一個勞動力一天只能刨四五個魚鱗坑。

堅持生態治理幾十年,敖漢人用堅韌與智慧征服了漫漫黃沙。目前三十二連山已完成造林1.7萬畝,建設生態修復基地1.5萬畝、高標準水平梯田8020畝、農田防護林網2.5萬米,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荒山禿嶺變成了沃野良田和秀美山林。

“現在,群眾的莊稼收成翻倍,畝均增收近千元,成為生態治理的最大受益者!”說起三十二連山的變化,韓旭東感慨頗深。

不移愚公之志,再造秀美山川,三十二連山的成功實踐是敖漢旗幾代人堅持推進“生態立旗”的生動縮影。如今的三十二連山,以滿目蒼翠的綠色,譜寫出荒漠化地區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壯麗史詩,鑄就了荒漠化綜合防治的“敖漢樣板”。

以路治沙 “綠色長廊”越沙海

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織到哪里,綠色就蔓延到哪里。盛夏時節,在翁牛特旗穿沙路其白線兩側,大片的“稻草方格”隨著起伏的沙丘連綿延伸向遠方,宛如一個個“治沙魔方”。

翁牛特旗位于科爾沁沙地西緣,全旗沙化土地面積727.4萬畝,占全市沙化土地面積的25.5%,約14萬人生活在沙區。受人為、自然、氣候等因素影響,這里成為赤峰市境內沙地分布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

翁牛特旗穿沙公路其白線。張耀東/攝

如何攻克治理難題?在長期的防沙治沙實踐中,翁牛特旗探索出了“以路治沙”的防沙治沙新路子,通過修建穿沙公路,把沙區切割成一個個治沙單元,人流、物流通過公路進入沙地深處,圍繞公路兩側對沙地進行綜合治理。

“其白線是翁牛特旗修建的第16條穿沙公路,它的竣工通車,標志著翁牛特旗‘六橫十縱’治沙網格體系正式形成。”翁牛特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環宇說。

條條穿沙公路的開通,成功地將翁牛特旗境內的科爾沁沙地切割治理,形成了科爾沁沙海中的一條條“綠色長廊”,不斷向沙海深處推進,加速了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速度,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為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2023年以來,翁牛特旗實施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個“以工代賑”防沙治沙項目,通過有償勞動讓農牧民全面參與沙地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農牧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機械出機械,共治理沙地6.2萬畝,2600余名農牧民群眾實現就近務工,構建起全民參與防沙治沙的新格局,實現治沙增收雙贏。

其白線工人正在治沙。實踐雜志社供圖

“從今年4月開始,我們嘎查也實施了3300畝‘以工代賑’治沙項目,吸納40多名當地牧民季節性務工,戶均增收5000元,將帶動嘎查集體經濟增收5萬元。”烏丹鎮巴彥呼交嘎查黨支部書記額日敦巴特爾說。

近年來,科爾沁沙地治理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內蒙古高原生態保護和修復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積極推進“三北”工程,持續加大治理力度,做到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相協同,綜合治沙、科學治沙、依法治沙相結合,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貢獻力量。

三色融合 “綠富同興”新圖景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考察調研,同鄉親們暢談脫貧致富、共話民族團結,強調“要筑牢祖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馬鞍山村因一座形似馬鞍子形狀的山峰而得名。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當地無節制開墾山林和養殖牲畜,植被遭到嚴重破壞,一度造成山體水土流失、生態環境惡化,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窮。因經濟基礎薄弱,馬鞍山村曾成為重點整村推進扶貧開發貧困村。

立足“紅色印記、綠色生態、紫色產業”三色模式,馬鞍山村走出了一條“黨建強村、生態立村、產業富村”的發展路子。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馬鞍山村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實施封山育林3000畝、人工造林1000畝,如今全村森林覆被率已由七八十年代的30.4%提高到90.2%。”喀喇沁旗委宣傳部駐馬鞍山村第一書記烏曉亮說。

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張耀東/攝

馬鞍山林場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中南部,始建于1962年10月,是以管護為主的生態經營型林場。順著登山步道拾級而上,太陽灑下金色的光芒,一層層護坡、一排排植被相映成畫……

“建場之初,馬鞍山林場森林覆被率不足20%,經過幾代林場人的努力,現如今,森林覆被率高達98.86%。”馬鞍山林場場長李明介紹。馬鞍山林場這幾年在“擴綠、護綠、興綠”上持續發力,提升植被覆蓋率,增加造林面積,提高森林質量,形成了“結構優、健康好、景觀美、功能強、效益高”的森林生態系統。良好的生態也為喀喇沁旗馬鞍山村發展林業經濟及全域旅游提供了重要生態支撐。

不負青山,方得金山。如何更好釋放生態紅利,讓綠水青山轉化金山銀山,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近年來,馬鞍山村牢記總書記囑托,夯實發展基礎、改善村貌、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山葡萄種植、林下種植和鄉村旅游等主導產業。村里建成了集中連片的種植基地,山葡萄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200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每年為村民帶來收入約800萬元。

馬鞍山村生態優美。實踐雜志社供圖

“我們目前已經實現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給農戶的收購價也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四分之一,算下來每戶每畝純收入少說也有4000塊。”喀喇沁旗蒙鴻山葡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志告訴記者,合作社研發生產的葡萄酒因為純度高、口感好,在市場上銷售量可觀。

如今的赤峰,山更綠,水更清,土更凈、環境更優美,一道道“綠色長城”保護家園,一個個綠色傳奇驚艷世界。


責任編輯:史洪芳

Copyright?中共安徽省委《江淮》雜志社版權所有皖網宣備090008號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8001726號-2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紅星路1號省委辦公廳服務樓8樓聯系電話:0551-62609367郵編:23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 日韩a一级欧美一级|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a在线观看| 阿v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人女人做性全过程视频| 丰满少妇AAAAAA爰片毛片| 欧美丰满少妇xxxxx|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 97人妻人人揉人人躁人人|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黑人嫩小videos|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10000| jizz国产在线播放| 最新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综合色高清在线| 野花影院在线直播视频| 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91av在线导航| 捏揉舔水插按摩师|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特级av毛片免费观看|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网站| 亚洲武侠欧美自拍校园|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久久9精品久久久| 日韩亚洲翔田千里在线|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黄瓜视频官网下载免费版|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91青青草视频| 国语自产拍天天在线| 久久99精品波多结衣一区|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高清国产性色视频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jizz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