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在甘肅考察中聽取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開發和保護的關系,加快發展生態產業,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張掖國家濕地公園內荷花競相開放。
近年來,張掖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精心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自然生態景觀廊道,呈現出“人在景中、景在畫中”的綠色生態美景,走出了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綠色之路。盛夏時節的城市湖泊、濕地公園、生態景區綠意盎然,景色宜人,小橋流水、湖光山色與蔥郁的林木相互映襯,如詩如畫,構成了“塞上江南”、戈壁水鄉的獨特景致,成為張掖市的“后花園”和天然的“加濕器”。
山丹馬場駿馬奔馳。
驅車前往山丹馬場,雖不見萬馬奔騰的雄渾氣象,但大草原綠草如茵,一望無際。正是踐行“生態保護第一”的理念,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山丹馬場,才能在陽光照耀下顯露著勃勃生機。
曾經由于祁連山的氣候變遷、超載放牧等原因,山丹馬場及周邊一度出現了水土流失加劇、水源涵養效能減弱等環境問題。恢復生態環境、實現產業優化升級,成了山丹馬場的新挑戰。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任培文介紹,自2019年以來,山丹馬場累計投入資金2.36億元,落實退牧還草、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生態環境保護項目33項,推動區域內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由80.3%提高到85.36%,可食牧草比例提高到96%,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許多不常見的野生鳥類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頻頻現身山丹馬場草原。
牧馬20余年的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劉國年親身感受到山綠水清的生態之變。這幾年,曾過度放牧的草場上牛羊退出,竟有鹿群進駐。放馬巡山時,他還常與野生動物“正面遭遇”。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前來“驗收”,對祁連山生態環境修復和保護工作的階段性成果給予肯定,并諄諄叮囑,“我們發展到這個階段,不能踩著西瓜皮往下溜”“加快發展生態產業,構筑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放眼隴原大地,藍天白云成常態,綠水青山隨處見,勾勒出了新時代甘肅綠色轉型跨越發展的奮進歷程和豐碩成果。生態美,產業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生態產業已成為張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資源要素驅動正快速向生態發展驅動轉變。
速展村新貌。
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鑫介紹,速展村形成了種、畜、菜、果優勢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多點開花的“1+4+N”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模式。近年來,速展村多次被命名為“美麗鄉村”“文化旅游村”“鄉村振興示范村”“森林鄉村”等。“通過積極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202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突破848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2.3萬元。”王鑫稱,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前進牧業石崗墩牧場擠奶大廳,奶牛排隊依次走上擠奶轉盤。
十多年前,前進牧業公司還只是一家小小的農業合作社,而今,農業合作社蛻變為一家集乳品生產、飼料加工、有機肥生產、冷鏈運輸、飼草種植、奶牛養殖、技術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型企業,更成為甘肅養殖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日前,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全國第四批奶業休閑觀光牧場名單,石崗墩萬頭觀光牧場名列其中。
民樂縣擁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和戈壁荒灘,是發展戈壁農業的理想之地。向戈壁要耕地、向節約要水源、向科技要產量、向光熱要品質,近年來,民樂縣大力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戈壁生態農業,建設百億級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智能溫室產業園,打造現代設施農業產業集群,讓戈壁荒灘結出智慧農業碩果。
肅南縣在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成果的同時,依托資源稟賦,積極謀求縣域經濟轉型之路。近兩年來,圍繞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突出地域、民族、文化等特色,堅持資金集聚、項目集合、精力集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規格打造祁豐東納藏鄉小鎮、大河巴爾斯小鎮、馬蹄藏鄉小鎮、康樂裕固風情走廊等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示范樣板以及祁連山馬鹿文化產業園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示范項目,示范帶動全縣鄉村振興工作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互促共進、鄉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肅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江淮》雜志調研采訪組成員:王玉斌 張耀東)
責任編輯: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