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王振華)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有著“三江之源、中華水塔”的美譽,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曾強調,“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是青海義不容辭的責任,來不得半點閃失。”“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牢記殷殷囑托,青海省扛起源頭責任,高位推動、全面系統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美畫卷在青海徐徐鋪陳開來。
貴德縣:“一江清水向東流”
“天下黃河貴德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清清黃河水車廣場,眼前的河面寬闊而浩蕩,清澈而平緩,黃河少女像矗立岸邊,靜靜地凝視著綠緞帶般的黃河水緩緩東流,水中有沙洲,不遠處就是濕地。
近年來,貴德縣在“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理念的引領下,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機遇,立足“黃河優勢”、做足“黃河文章”,持續把黃河貴德段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實效。
為了守護好這一灣清水,貴德縣自覺肩負管水、治水、護水責任,勇擔上游責任,主動采取黃河貴德段管理保護“十條措施”,“分段治水”轉向“全域治水”,黃河干支流水環境質量系統提升,河湖面貌日漸亮麗。具體工作中,貴德縣建立健全河湖管護組織體系、制度體系、監督體系,水陸齊抓、治管并舉、標本兼治,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嚴厲打擊侵占河道、濫采亂挖、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形成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聯防聯護新局面。“一旦發現‘四亂’現象,平臺自動報警,我們迅速采取措施。監控覆蓋不了的地方,河湖管護員實地巡河,從而實現了無縫銜接?!辟F德縣水利局局長付尚興介紹道。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車廣場成為了游客和當地群眾游覽和休閑的好去處,安瀾黃河也成為造福貴德、潤澤民生的“幸福河”。
仙女灣:“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湖和諧”
藍天白云,碧波微漾,飛鳥翩躚,魚翔淺底……站在仙女灣的棧橋上,眼前的景色如詩如畫,透露著原生態之美。
青海湖仙女灣生態文明教育基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城正南16公里處青海湖北岸,擁有絢麗的高原草甸濕地,植被覆蓋率達95%。作為世界七大濕地之一,于1992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并加入了《水禽棲息地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享有“生命搖籃”"物種基因庫 ”“鳥類樂園”等美譽,是青海湖景區最具觀光價值的區域之一。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仙女灣,實地察看青海湖環境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并指出:“把青海的生態建設好,生態資源保護好 ,把國家公園建設好。這是我們的寶藏、是資源,也是財富”。
近年來,剛察縣也在進一步加強生態保護力度,深入實施草地、林地、濕地、沙化土地等保護修復工程。通過努力,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質保持穩定,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升,生物多樣性資源恢復加快,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呈現“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湖和諧”的美麗新景象,吸引全國游客前往游玩。
“現在干凈澄澈的湖水、自在飛翔的水鳥的背后,是政府、生態保護工作者、群眾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每當游客主動跟我們聊起青海湖生態重要性的時候,我們更能感受到那份驕傲和責任?!币言谙膳疄尘皡^工作了9年的李長存說。
隨著水環境的變好,昔日瀕臨滅絕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青海湖獨有魚類——湟魚得以重現,且數量不斷增多。每年六七月,正是湟魚洄游的高峰期,在沙柳河,成千上萬條湟魚躍過淺灘、逆流而上,最終到達上游的淡水河中產卵,完成生命的延續?!?/span>半河清水半河魚”,大美青海的生態密碼在這里有了最生動的注解。
責任編輯:史洪芳